2009年11月19日 星期四

Hollywood Regency風格(一)

設計師Kelly Wearstler的風格讓我聯想到慾望城市的Carrie,年紀再輕些的Carrie-都會、時尚、迷人,女性化,各種配件巧妙的混搭,她穿梭在派對人群中,手中輕晃著雞尾酒杯,她一出場就是亮點,沒有低調這回事。

Kelly人氣正夯,她為所謂的Hollywood Regency風格注入了現代感,讓Hollywood Regency風格捲土重來,成為最流行的設計風格。但,什麼是Hollywood Regency?

Hollywood Regency,顧名思義,好萊塢+攝政。

最早的Regency風格

要談Regency,讓我們從Regent Hotel-「晶華酒店」開始。

無論譯作「麗晶」、「晶華」,都很能反映Regent的主要特質-晶亮、奢華,也就是英文的Luxury。Luxury這個字是Regent Hotel集團的定位所在,也是Regent的主要精神之一。

但字典中的Regent/Regency都指向攝政,為什麼會成為晶亮、奢華的代名詞?

所謂Regency Style,攝政風格,是指英王喬治四世(George IV)代父攝政的9年間(1811-1820年)英國流行的藝術風格;而晶亮、奢華是這個風格的顯著特點之一,也因此晶亮、奢華從此成為Regent的同義詞。

時間軸上,Regency其實是夾在長達150年的喬治王時期(Georgian Era, 1714-1830)中的短短9年。從喬治王朝的起點開始,順著時間軸行進,整個Georgian風格就是一路背離巴洛克的歷程,一路走來,用色及裝飾的口味越見清簡,到了王子攝政的Regency時代,美學雖然承襲Georgian風格,但並不照單全收,加上王子的藝術偏好和先人們不太同調,因此,這一小段時期的風格有了自己的名字,稱為Regency Style。

既然承襲了Georgian家族對巴洛克的嫌惡,在Regency Style中你自然不會看見精雕細琢的渦卷花葉雕飾,色彩、裝飾也遠比正宗巴洛克輕淡許多,姑且不管Regency曾孫和Georgian先祖們有什麼不同,整體上,Regency的特徵是輕盈、小巧、不對稱、重交誼功能、閃亮,同時擷取希臘、羅馬的新古典元素(柱頭、門楣、山形牆),既是反差,也是平衡。

若要一睹Regency Style的風采,直接觀看珍‧奧斯汀小說改編的電影/影集便是。珍筆下的人物就活在攝政期代,模仿她作品的類型小說,就被稱Regency novels。<傲慢與偏見>、<理性與感性>、<艾瑪>…這些電影的場景可說是Regency Style永恆的舞台。

Regency復辟有因

美學風格變幻來去,來到19世紀初,時代氛圍籠罩在現代主義的理性邏輯中,現代主義的元素是直線的、冷調的、暗沈的、工業的、極簡的。但直線終有疲軟的一天,直角終將轉化成為圓角,對立的元素如曲線、色彩、裝飾…終將重出江湖。

而這一波風格的遞嬗,好萊塢參了一腳,而且是舉足輕重的一腳。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迪化街看舊房子

我就是喜歡長窗,矮矮胖胖的就是不好看,這是比例問題。

台灣有很多舊房子的正立面是開三扇長窗,比例優美,南港路上有些舊房子還存有這樣的型式,大稻埕更多。大稻埕放煙火那天,我到李臨秋(<望春風>作詞者)故居參觀,從室內看三扇長窗的型式,還是一個字,美。



因為是舊房子,所以樓高有限,但就像安室一樣,只要比例完美,個子不高也無妨;尤其搭配落地窗簾,立時變得修長有型。


圖片:Feta Austin Foster

不過李先生故居採光不好,如果牆面能漆成白色,整個房間亮度會高些。


圖片:Vicente Wolf

我不懂為什麼房子越建開窗却越少,而且比例不合美感。尤其是臥室,常見一面牆上開了一個大不大、小不小的窗,充滿了交差了事的草率感(有啊,有做窗戶啦),粗陋之至。出租的雅房、套房時比比皆是這類窗型。



右圖的窗口比例不但醜,而且令人匪夷所思,保留那麼多牆面是怎樣?怕打戰時子彈會從窗口射進來嗎?

西點蛋糕 vs 雜糧土饅頭

我愛翻看Elle Decor、House Beautiful、Metropolitan之類的雜誌,那些照片拍得真是漂亮,而且是張張漂亮,這種雜誌拿來吃飯時邊吃邊看也是絕配,開心兼開胃。

和歐美的居家雜誌相比,台灣的居家雜誌真是一點都不美。特別是色彩,兩相對照,一邊是五顏六色的西點蛋糕,一邊是雜糧土饅頭(也可以說是路邊野花vs家裏黃臉婆…之類的)。



問題是,雜糧饅頭還含有豐富的營養,我們的居家雜誌卻說不上有多少內容,拿來配飯,還壞了我的胃口…

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Leta Austin Foster

聖經有個大力士參孫的故事,他那頭千年不剃的頭髮是他的力氣所在,一旦頭髮剃掉,他的力量便消失殆盡。

在Leta的設計裏,印花就像參孫的頭髮,是「美力」的來源。

我對印花傢飾一直心存有保留,因為我很難不聯想到長不大的女孩,或是裝可愛、裝夢幻的偽少女,又或者,印花似乎總是離不開鄉村風格,但Leta把印花布用得如此優雅、大方、成熟,非常賞心悅明。

Leta的設計裏印花無所不在,是整個Leta設計的靈魂。那些依偎在壁紙、窗簾、地毯、椅子的花飾圖案,召喚的是美好舊時光,有種往日情懷的感覺。



印花這種英國風格的元素,搭配古典傢俱,更讓時光逆旅,彷佛走進珍奧斯汀的時代,走進達西和伊莉沙白的世界。



Leta選用的印花壁紙多半輕柔、淡雅,搭配格紋或幾何圖形的圖案,一則增加變化,二則避免過度花飾堆疊帶來的繁複感。





在這裏,現代感有意的被淡化或隱藏,不管風格潮流如何,Leta自成一個世界,藉由那些恆定不變的元素,包括印花、沙發、主人椅、法式扶手椅、窗飾等,將時光凝結在美好的瞬間。

座椅多是法式扶手椅、主人椅,沙發是標準套布沙發,線條簡潔優雅,當然少不了用印花布的座墊、沙發套,這裏不會有是L型轉角沙發或皮革沙發這種傢俱。

古典的百折燈罩、典雅的落地燈、英式壁燈都好,你不會見到嵌燈這種現代照明。

至於窗飾,Leta偏好古典的元素,包括落地簾幔、簷板、打褶等。




Leta的設計沒有粗重質樸的原木,也沒有繁複無盡的漩渦裝飾,一派輕盈優雅。即使滿是印花,但是用色清新,加上用簡潔的格紋中和繁複的花紋,不會讓人眼花瞭亂,但仍保有一種豐富感。



對細節的講究,讓Leta的每一個細節都自成一副圖畫。



層層的細節,重重的印花,不留神便成為甜心女孩的夢幻象牙塔。
但Leta的用色始終謹慎節制,讓一切都變得有質感,高級。
它沒有過份羅曼蒂克的甜膩,它成熟優雅,但不失浪漫,有一種淡淡的甜在其中。

P.S Leta是個集合體,原本是Leta媽媽開了室內設計公司,後來她的三個女兒(都遺傳了媽媽的天份)也加入成為室內設計師;但目前其中一個女兒已單飛,成立自己的設計公司。

圖片來源:Leta Austin Foster & Associates, Inc.

2009年11月3日 星期二

收納我最大之大樓窗型破壞法


設計師Todd Klein的紐約自宅,Elle Décor 2008.12

圖中的窗戶像不像我們的典型大樓窗戶?歐美設計師會怎麼處理?我們又會怎麼處理?

由於窗格的關係,牆面先天就被切割成了好幾個塊狀。

上圖的作法是,窗框是白色的,和淡色的牆面溶合在一起,因此保有立面的單一性。窗簾的應用也避免牆面被切割(不使用羅馬簾,且簾桿置頂,拉高牆面)。

再者,家具的配置也沒有破壞那個立面的完整性。想像一下,如果窗戶下緣多一排櫃體,牆面就被切割得更零碎了。

為什麼窗戶那一面要單純性?因為在另外兩面都己滿載的情況下,那一立面如果太多元素,空間就變小了。

圖片中的客廳其實很寬敞,不用這麼神經質的害怕空間壓縮。但如果客廳面積有限,總不好三面都被切割得零零碎碎。

再看另一個例子,家具的擺放比較中規中矩,不也很美嗎?


Leta Austin Foster

台式「收納我最大」加工法:
下方是觀景沙發座或是儲物櫃,兩側加上展示櫃,而且要採用木紋貼皮,為了嵌燈和冷氣機,上方會添加天花板木作,如果窗格是深色的(如墨綠或茶色)更是雪上加霜,整個立面是一整個「繁雜」。




Search Home設計家

如果你很執著客廳要和大家一樣,要看不出風格,那麼上述的「收納我最大」加工法絕對是捷徑。

Test

Test Link A Test Link B Test Mai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