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0日 星期三

陰翳禮讚



舊文曾提到,Hollywood Regency以明麗為基調,在年輕人眼中是閃亮的寶石,但老年人卻可能覺得扎眼。這一方面是生理上的退化使然,使得雙眼無法承受過份的明亮,一方面也可能是心理上對浮華的看淡。我最近讀的<陰翳禮讚>則更是在文化和美學層次上「棄明投暗」;作者谷崎潤一郎不僅是厭棄明亮,甚而謳歌幽暗,歌詠「幽暗」堆疊而成的深邃之美。

通篇文章以「西方是明亮的,東方是幽暗的」為基調,延伸出谷崎的美學觀點。在谷崎的眼中,明亮的東西俗艷、膚淺、令人心神不安,陰翳的東西則醇厚、滿富雅趣、舒緩人心。

谷崎的文字當然是典雅優美,但這本書之所以有看頭,一方面是谷崎的文化涵養深厚,又敏於感受,充滿了說服力,從玉石漆器行燈唐紙到燭火…連黃牙、手漬都被谷崎捧上了天。

另一方面則是谷崎特有的偏執。谷崎的小說以偏執耽美著稱,不喜歡的人就是不喜歡。但在隨筆雜文中,這股偏執顯現為為深刻、毫不轉彎、幾乎到鑽牛角尖地步的深情。試問谷崎「你愛我哪裏?」,無論提問的是玉石或黃牙,谷崎都能娓娓道來深情款款的講出一番原由來。沒有這份執拗,文章將會多麼鬆軟無力、正經無趣。連廁所都能被頌讚得像模像樣、又言之成理,這就是谷崎的魔魅所在。

之所以在這裏提到這本書,是因為谷崎在<陰翳禮讚>中寫到西方家俱、器物和東方(尤其是日式)住屋的不匹配,東方器物與黑暗交織成就的幽魅之美、柔和纖弱光線的韻味、掛軸與和室的襯映效果…都很值得一讀。

順道一提,我也很喜歡本書的封面、版型、用紙,還有…非常棒的譯筆。

唯一煞風景的是吳先生的序文。以谷崎這樣一號人物,實在不需要吳先生以滅火的口吻為谷崎辨護(「不,谷崎不會鹵莽的賣弄東方文明優越論」),或是為谷崎穿戴教化的口吻(「谷崎意在提出這樣的樸實問句:當我們…追求進步時…是否能….讓我們的生活品質變得更好?」)。

吳先生把谷崎扶得太「正」了,喜歡谷崎的人,就是喜歡他的「不正」啊!而且我們雖然欣賞谷崎的偏執,也不至於認為谷崎會偏執到「唯日本第一」是非不分的地步。

至於谷崎寫<陰翳禮讚>的用意,谷崎自己在文末寫得很清楚。無論如何,「暮鼓晨鐘」這種東西怎麼樣都和谷崎不搭啊!

2009年12月25日 星期五

新款開胃色


By Jonathan Adler

「鋼管+乒乓球的組合,廢物利用,節能減碳,主人家真是愛地球!」
「哪些乒乓球不會掉到碗裏加菜吧?」

這是個很能創造話題的餐室,而且,是個很開胃的餐室!

一般而言,麥當勞的紅配黃是最俗成的開胃色,但紅配黃用在家裏就太俗氣了,Jonathan Adler在此示範了新款的開胃色:土耳其藍+芥末黃,應用在家裏的用餐區,我真的覺得非常的搭調!

Jonathan Adler照例發揮了他的混搭功力。單看那盞1970的吊燈和1966的餐桌,顯得有點無趣、直白,但搭上Chippendale餐桌椅,還有土耳其藍、芥末黃、黑白的明麗配色,整個餐室顯得非常「跳」,很不同凡響。

除了配色,我還特別喜歡餐桌椅的鏤空椅背,還有Z型圖案的主題(椅背和地毯)。乒乓球、窗簾環、椅墊也悄悄的彼此呼應著!

雖然是老梗,但還是忍不住提一下,那酒紅色的花冠,真是畫龍點睛的一筆!

2009年12月22日 星期二

Hollywood Regency風格(五)

當代的Hollywood Regency

就像好萊塢黑白電影,Hollywood Regency原來只能拿來懷舊、追憶過往年華;但經過Kelly Wearstler、Jonathan Adler等當代設計師的巧手一點,它由昔日的端莊自持,搖身一變成為今天時尚亮麗的靚女郎,重又登上流行的舞台。

若說「復古」,就太低估了這一波Hollywood Regency浪潮的影響力。它不是僅僅翻出老祖母的行頭露個臉而己,也不是插花式的「致敬」之作,它幾乎是以重生的姿態成為當代設計的一部份,它的風姿是百分百現代的,沒有一點舊衣新穿的違和感,若不提上世紀的Hollywood Regency,沒有人會知道她亮眼的家世,沒有人會把她和「歷史」聯想在一起。

之所以如此,很大一部份要虧功於Kelly等人為Hollywood Regency注入了現代感與新意,這些設計師讓Hollywood Regency找不出半點積習之氣。況且這還是個講究享樂的年代,上一世紀的末日華麗才剛卸下,新的末日又繪聲繪影,正如話題女王Paris Hilton所說「因為人生短暫,所以更要盛裝打扮」。人們受夠了極簡風格的無趣,禪風不再當道,人們要的是光鮮亮麗,要把握這當下的痛快。

Hollywood Regency閃爍著青春常在的當下感,最適合風華正盛的人。玩過了的人、體悟過一點什麼的人,或許要覺得那其中有點浮華世界的味道,不耐欠浸其中。

確實,Hollywood Regency的素材多是帶著浮華氣的,用得多,用得滿,隨便就到了俗麗的邊上,但是戲法由人施展,功力高下立見真章。比如Kelly,她能放能收,HR在她手中可以亮麗浮誇,像她的許多商業空間作品,也能內歛低調,像她的許多私人住宅設計。

Kelly Wearstler和Joanthan Adler都是當代Hollywood Regency的要角,在他們的設計中,你必定可以發現上文所歸納的幾種特徵。但Hollywood Regency的有趣之處在於,因為追求創意和混搭,它有太多的變異,有太多可能性,它不像鄉村風格那樣有著非常「標準」的長相,它是花花世界的千面女郎,但明眼人一眼就認得出來——它是Hollywood Regency。

Anti-depression是Hollywood Regency的招牌之一,若把HR比喻為一顆抗憂鬱的膠囊,那麼其中的成份不外乎Chic, Glamorous, Luxury, Elegant, Modern, Mix & Match, Creative,這些也就是Hollywood Regency 的關鍵字。




Above 2: By Kelly Wearstler




Above 4: By Joanthan Adler




From Material Girls Blog


Above : By Betsey Johnson

2009年12月20日 星期日

Hollywood Regency風格(四)

只要掌握Hollywood Regency的精神,Hollywood Regency風格是不難辨認的。當然你可以從一些經典款Hollywood Regency傢俱開始,尤其是William Haines和Dorothy Draper的經典款單品。但空間陳列一兩件HR經典款傢俱並不表示就是HR風格,主要還是整體風格的呈現。

以下是一些可資識別的線索。

閃亮感:為了營造光鮮亮麗的氛圍,亮閃閃的傢俱或擺飾勢必不能缺席,比如漆木、亮面桌子、瓷器、屏風、光可鑑人的黃銅燈座。


鏡子:鏡子本來就是西方空間重要的物件,但在Hollywood Regency世界中,鏡子的更是別具意義。明星都是自戀的,自戀的人都愛攬鏡顧盼,除了水仙情結,在HR的世界裏,鏡子也帶有鏡花水月的虛幻感。

左:非常Dorothy Draper的經典款HR鏡子,中:星芒狀鏡面,華麗本色十足,左:竹框也是經典款HR鏡子

鮮明的色彩:色彩要活潑,要搶眼,比如鉻黃、土耳其藍。

奢華感:水晶吊燈、枝形吊燈、絲絨布料、絲綢、鍛面、天鵝絨,、皮草被、粗毛地毯、繁複鏡框都是華麗感的來源。


裝飾性圖案:早期的Dorothy愛用大馬士革印花,當代設計家則偏好幾何形圖案,窗簾、靠枕、屏風…都是展現Pattern的常見品項,Dorothy Draper系列家俱的桌、椅、櫃也可見Pattern。





家具:William Haines的手肘椅(elbow chair)和Dorothy Draper的系列家具都是經典款。當代設計家中,無論是Joanthan Adler 愛用的中國式chippendale椅,或是Kelly Wearstelr 愛用的Tufted高背椅,都可在Dorothy Draper的系列家具當中追溯身世。


Tufted元素(類似釘扣的東西),沙發、高背椅、床頭板都可見到。



兩款經典款床頭板,兩者的曲折線條都非常Dorothy Draper,左:大馬士革圖案變體,展現於吊燈、桌燈則是珊瑚礁一般的燈座。

異元素:中國風(Chinoiserie)燈座、雕塑是William Haines慣用的,Dorothy Draper則偏好希臘羅馬三角楣,當代設計師則各有偏好,如Kelly Wearstler的人頭像,Jonathan Adler的動物塑像。


以材質而言,竹子則是常用的異材質,經典款的鏡框、中國式chippendale椅、側桌等都可見其運用。

2009年12月2日 星期三

Hollywood Regency風格(三)

William Haines和Dorothy Draper

而引領這股設計風潮的大腕,首推William Haines和Dorothy Draper,在室內裝飾這個領域,他們是超級巨星,熠熠生輝的是他們為室內設計帶來的新鮮活力。

William Haines本身就是好萊塢的明星,雖然他的電影生涯不紅不紫,但卻在室內設計嶄露頭角,他幫許多明星好友設計私宅,包括瓊‧克勞稪、Carole Lombard(克拉克‧蓋博的妻子)等,他的設計呈現優美的線條、鮮明的色彩、新古典的元素,身兼古董商的他,並且靈活運用古董進行混搭,許多好萊塢名人的都是他的客戶。

William Haines的設計,十足社交功能導向,活潑的配色,長椅-紅沙發,現代-古典的混搭,牆上成排中國風的裝飾品,紅色絨面沙發及毛地毯帶來奢華感,





但本質上,Hollywood Regency傾向尋歡作樂、高調擺濶,是有錢有閒名人的另一件大型裝飾,不是普羅大眾可以負擔得起的奢華,況且1930年代還籠罩在經濟大簫條的陰霾中;因此,商業空間成了Hollywood Regency大展身手的最佳舞台。


Dorothy Draper手下的Hollywood Regency飛揚大器,此等富麗呈現在寬敞的飯店空間無宜是相當合拍的。


Dorothy Draper的設計,即使是私人住宅也呈現高調又張揚的華麗


Hollywood Regency風格(二)

Hollywood棄現代主義,擁抱Regency

Hollywood,好萊塢電影工業萌芽於1910年代,此時正逢現代主義當道,因此早期的好萊塢電影場景仍十足的現代風格+Art Deco。


A Woman of Affairs (1928)


The Kiss (1929)

但好萊塢本質上是一個集體大夢,它綺麗浪漫,虛幻多於真實。現代主義有板有眼、清簡俐落,本質上就和好萊塢的精神相違背,怨不得好萊塢琵琶別抱,另覓新歡。

外在環境也強化著好萊塢的「夢幻」特質。1929年經濟大崩盤,百業簫條,但好萊塢電影工業不衰反盛。大蕭條初期,失業的人們無事可做,看電影成了最實惠的娛樂,一則票價低廉,二則消磨時間。螢光幕上的幻像一方面讓人暫時忘卻現實的淒楚,一方面滿足人們的夢想和憧憬。因此,不難理解為何Anti-depression(抗憂鬱)這個詞常被用來描述Hollywood Regency的特性。

另一方面,好萊塢明星越來越多,簽約明星數量超越電影年產量(米高梅甚至說自家的星星比天上還多)。為了加倍襯托明星的風采,現代主義的剛硬線條己不太合用,華美、精巧、混搭的設計風格應運而生,某種程度就是Regency的再現。好萊塢熱情擁抱Regency,造就了Hollywood Regency。

因此,在好萊塢的超強聚光燈照射下,片場的美學風格逐漸轉向,稜角軟化成為弧角,原來一逕直呼呼的線條,癱軟成為百轉千折的曲線。女明星的形象也從冰雪冷艷走向清麗可人。20、30’的瑪蓮‧黛德麗(Marlene Dietrich)還是冷豔帥氣的,葛麗泰‧嘉寶更是冰雪美人,但40’的費雯麗和50’年的葛麗絲‧凱莉(Grace Kelly)的美麗就較為細緻、柔美、可親。

30~50年代是好萊塢的黃金時期(Hollywood Golden Age),也是Hollywood Regency風格活躍的年代。

下圖:瓊‧芳登在電影<深閨疑雲>的一景,緞面的床頭版,亮面邊桌,中國式的桌燈,典型的HR物件



下圖:瓊‧克勞馥的自宅,古典與現代家具並置,毛草地毯的奢華感,新古典元素(壁爐、裝飾柱子)的反差趣味


圖片來源:
Blog: Cinema Style
Blog: Love Your Place

Hollywood Regency好比好萊塢女星拍照時慣用的皮草,一襲皮草,無盡奢華,它總集Hollywood Regency的所有形容詞:華麗、優雅、時髦、明亮、高調、講究。

在好萊塢電影的全盛時期,電影工業自然影響了設計師對居家的想像,片場的設計風格逐漸被運用在私人宅邸。由於Hollywood Regency在各方面都是現代主義的對立,厭倦現代主義冷峻蕭簡的人們,很快便拜倒在Hollywood Regency風情萬種的石榴裙下。特別是對西岸的名人或明星而言,展示空間和展示個人同等重要,空間設計可不是只住得舒服不舒服的問題,重點是要能襯托他們的風采。尤其是客廳,作為一個社交的場合,設計師的任務是make the room a showpiece,也就是「吸睛」「惹眼」,最好是賓客一登堂入室,便讚嘆連連,目光無法移開,如同看到明星一樣。

2009年11月19日 星期四

Hollywood Regency風格(一)

設計師Kelly Wearstler的風格讓我聯想到慾望城市的Carrie,年紀再輕些的Carrie-都會、時尚、迷人,女性化,各種配件巧妙的混搭,她穿梭在派對人群中,手中輕晃著雞尾酒杯,她一出場就是亮點,沒有低調這回事。

Kelly人氣正夯,她為所謂的Hollywood Regency風格注入了現代感,讓Hollywood Regency風格捲土重來,成為最流行的設計風格。但,什麼是Hollywood Regency?

Hollywood Regency,顧名思義,好萊塢+攝政。

最早的Regency風格

要談Regency,讓我們從Regent Hotel-「晶華酒店」開始。

無論譯作「麗晶」、「晶華」,都很能反映Regent的主要特質-晶亮、奢華,也就是英文的Luxury。Luxury這個字是Regent Hotel集團的定位所在,也是Regent的主要精神之一。

但字典中的Regent/Regency都指向攝政,為什麼會成為晶亮、奢華的代名詞?

所謂Regency Style,攝政風格,是指英王喬治四世(George IV)代父攝政的9年間(1811-1820年)英國流行的藝術風格;而晶亮、奢華是這個風格的顯著特點之一,也因此晶亮、奢華從此成為Regent的同義詞。

時間軸上,Regency其實是夾在長達150年的喬治王時期(Georgian Era, 1714-1830)中的短短9年。從喬治王朝的起點開始,順著時間軸行進,整個Georgian風格就是一路背離巴洛克的歷程,一路走來,用色及裝飾的口味越見清簡,到了王子攝政的Regency時代,美學雖然承襲Georgian風格,但並不照單全收,加上王子的藝術偏好和先人們不太同調,因此,這一小段時期的風格有了自己的名字,稱為Regency Style。

既然承襲了Georgian家族對巴洛克的嫌惡,在Regency Style中你自然不會看見精雕細琢的渦卷花葉雕飾,色彩、裝飾也遠比正宗巴洛克輕淡許多,姑且不管Regency曾孫和Georgian先祖們有什麼不同,整體上,Regency的特徵是輕盈、小巧、不對稱、重交誼功能、閃亮,同時擷取希臘、羅馬的新古典元素(柱頭、門楣、山形牆),既是反差,也是平衡。

若要一睹Regency Style的風采,直接觀看珍‧奧斯汀小說改編的電影/影集便是。珍筆下的人物就活在攝政期代,模仿她作品的類型小說,就被稱Regency novels。<傲慢與偏見>、<理性與感性>、<艾瑪>…這些電影的場景可說是Regency Style永恆的舞台。

Regency復辟有因

美學風格變幻來去,來到19世紀初,時代氛圍籠罩在現代主義的理性邏輯中,現代主義的元素是直線的、冷調的、暗沈的、工業的、極簡的。但直線終有疲軟的一天,直角終將轉化成為圓角,對立的元素如曲線、色彩、裝飾…終將重出江湖。

而這一波風格的遞嬗,好萊塢參了一腳,而且是舉足輕重的一腳。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迪化街看舊房子

我就是喜歡長窗,矮矮胖胖的就是不好看,這是比例問題。

台灣有很多舊房子的正立面是開三扇長窗,比例優美,南港路上有些舊房子還存有這樣的型式,大稻埕更多。大稻埕放煙火那天,我到李臨秋(<望春風>作詞者)故居參觀,從室內看三扇長窗的型式,還是一個字,美。



因為是舊房子,所以樓高有限,但就像安室一樣,只要比例完美,個子不高也無妨;尤其搭配落地窗簾,立時變得修長有型。


圖片:Feta Austin Foster

不過李先生故居採光不好,如果牆面能漆成白色,整個房間亮度會高些。


圖片:Vicente Wolf

我不懂為什麼房子越建開窗却越少,而且比例不合美感。尤其是臥室,常見一面牆上開了一個大不大、小不小的窗,充滿了交差了事的草率感(有啊,有做窗戶啦),粗陋之至。出租的雅房、套房時比比皆是這類窗型。



右圖的窗口比例不但醜,而且令人匪夷所思,保留那麼多牆面是怎樣?怕打戰時子彈會從窗口射進來嗎?

西點蛋糕 vs 雜糧土饅頭

我愛翻看Elle Decor、House Beautiful、Metropolitan之類的雜誌,那些照片拍得真是漂亮,而且是張張漂亮,這種雜誌拿來吃飯時邊吃邊看也是絕配,開心兼開胃。

和歐美的居家雜誌相比,台灣的居家雜誌真是一點都不美。特別是色彩,兩相對照,一邊是五顏六色的西點蛋糕,一邊是雜糧土饅頭(也可以說是路邊野花vs家裏黃臉婆…之類的)。



問題是,雜糧饅頭還含有豐富的營養,我們的居家雜誌卻說不上有多少內容,拿來配飯,還壞了我的胃口…

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Leta Austin Foster

聖經有個大力士參孫的故事,他那頭千年不剃的頭髮是他的力氣所在,一旦頭髮剃掉,他的力量便消失殆盡。

在Leta的設計裏,印花就像參孫的頭髮,是「美力」的來源。

我對印花傢飾一直心存有保留,因為我很難不聯想到長不大的女孩,或是裝可愛、裝夢幻的偽少女,又或者,印花似乎總是離不開鄉村風格,但Leta把印花布用得如此優雅、大方、成熟,非常賞心悅明。

Leta的設計裏印花無所不在,是整個Leta設計的靈魂。那些依偎在壁紙、窗簾、地毯、椅子的花飾圖案,召喚的是美好舊時光,有種往日情懷的感覺。



印花這種英國風格的元素,搭配古典傢俱,更讓時光逆旅,彷佛走進珍奧斯汀的時代,走進達西和伊莉沙白的世界。



Leta選用的印花壁紙多半輕柔、淡雅,搭配格紋或幾何圖形的圖案,一則增加變化,二則避免過度花飾堆疊帶來的繁複感。





在這裏,現代感有意的被淡化或隱藏,不管風格潮流如何,Leta自成一個世界,藉由那些恆定不變的元素,包括印花、沙發、主人椅、法式扶手椅、窗飾等,將時光凝結在美好的瞬間。

座椅多是法式扶手椅、主人椅,沙發是標準套布沙發,線條簡潔優雅,當然少不了用印花布的座墊、沙發套,這裏不會有是L型轉角沙發或皮革沙發這種傢俱。

古典的百折燈罩、典雅的落地燈、英式壁燈都好,你不會見到嵌燈這種現代照明。

至於窗飾,Leta偏好古典的元素,包括落地簾幔、簷板、打褶等。




Leta的設計沒有粗重質樸的原木,也沒有繁複無盡的漩渦裝飾,一派輕盈優雅。即使滿是印花,但是用色清新,加上用簡潔的格紋中和繁複的花紋,不會讓人眼花瞭亂,但仍保有一種豐富感。



對細節的講究,讓Leta的每一個細節都自成一副圖畫。



層層的細節,重重的印花,不留神便成為甜心女孩的夢幻象牙塔。
但Leta的用色始終謹慎節制,讓一切都變得有質感,高級。
它沒有過份羅曼蒂克的甜膩,它成熟優雅,但不失浪漫,有一種淡淡的甜在其中。

P.S Leta是個集合體,原本是Leta媽媽開了室內設計公司,後來她的三個女兒(都遺傳了媽媽的天份)也加入成為室內設計師;但目前其中一個女兒已單飛,成立自己的設計公司。

圖片來源:Leta Austin Foster & Associates, Inc.

2009年11月3日 星期二

收納我最大之大樓窗型破壞法


設計師Todd Klein的紐約自宅,Elle Décor 2008.12

圖中的窗戶像不像我們的典型大樓窗戶?歐美設計師會怎麼處理?我們又會怎麼處理?

由於窗格的關係,牆面先天就被切割成了好幾個塊狀。

上圖的作法是,窗框是白色的,和淡色的牆面溶合在一起,因此保有立面的單一性。窗簾的應用也避免牆面被切割(不使用羅馬簾,且簾桿置頂,拉高牆面)。

再者,家具的配置也沒有破壞那個立面的完整性。想像一下,如果窗戶下緣多一排櫃體,牆面就被切割得更零碎了。

為什麼窗戶那一面要單純性?因為在另外兩面都己滿載的情況下,那一立面如果太多元素,空間就變小了。

圖片中的客廳其實很寬敞,不用這麼神經質的害怕空間壓縮。但如果客廳面積有限,總不好三面都被切割得零零碎碎。

再看另一個例子,家具的擺放比較中規中矩,不也很美嗎?


Leta Austin Foster

台式「收納我最大」加工法:
下方是觀景沙發座或是儲物櫃,兩側加上展示櫃,而且要採用木紋貼皮,為了嵌燈和冷氣機,上方會添加天花板木作,如果窗格是深色的(如墨綠或茶色)更是雪上加霜,整個立面是一整個「繁雜」。




Search Home設計家

如果你很執著客廳要和大家一樣,要看不出風格,那麼上述的「收納我最大」加工法絕對是捷徑。

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老房子的白窗格


這窗戶讓我想起台灣的教室、眷村老房子、公家宿舍、美軍宿舍之類的。這間臥室空間小,但並不覺得侷促。那四條垂地的窗簾,拉出了空間的縱深,又因為和床被同色,加上整個房間的用色也很簡約,空間即使小,仍給人很舒服的感覺。

圖片來源: All the Best;

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

仙人掌旅館

如果問我,最想住在怎麼樣的地方?我會回答江國香織的「仙人掌旅館」,雖然名為旅館,其實它是一棟公寓:

"在某條街道的東邊,有棟古老的公寓,一棟年歲久遠,外表陳舊的老公寓。雖然是灰濛濛的石材建築,但只要一進到屋裡,就能感覺到涼爽的空氣,讓人覺得非常舒服自在。 "

只要一進到屋裡,就能感覺到涼爽的空氣,這點很令我中意(我很怕熱)另外,這棟三層樓的公寓只有12間,戶數少,人口簡單,我也很喜歡,因為我喜歡簡單的人事。

最最重要的,能和「數字2」、「小黃瓜」、「帽子」三個好朋友做鄰居,實在是太棒了。 (至於棒在哪裏,你要去看書才知道。)

我是個還沒有買殼的蝸牛,一直想要有個漂亮的殼,但是我除了東張西望,什麼正事也沒做,這個部落格,就當作是蝸牛一路張望、徐徐向前留下的行跡。


P.S 我愛江國香織,《仙人掌旅館》是我最喜歡的江國香織作品之一

Test

Test Link A Test Link B Test Mai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