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9日 星期二

半路認親戚-帕森

<決戰時裝伸展台>都播六季了,跟看的觀眾必都知道「紐約帕森設計學院」的大名;不是這個節目的觀眾,因為強力放送的吳季剛熱潮,可能也知道帕森的名號,這麼一來,帕森似乎和「時裝」畫上了等號,像是帕森是一個專產時裝設計師的時尚設計學院。

趁帕森風頭正健時,趕快把帕森老先生搬出來,說說帕森子弟兵不獨時裝圈呼風喚雨,咱室內設計也和帕森一家親。

除了時尚設計,實際上,帕森也提供室內設計、建築、攝影、平面設計、插畫等方面的課程,各領域也都有將才引領風騷。但無可否認,帕森的招牌是由眾時尚設計師校友點亮的,Alexander Wang、Anna Sui、Donna Karan、 Marc Jacobs、Tom Ford…群星閃耀,堪稱時尚設計界的好萊塢。

今天的帕森閃爍著時尚的光環,但回顧歷史上的帕森,你能看見治學的務實和遠見。當初帕森先生擘畫的藍圖,奠定的根柢,其間曖曖內含的智慧之光,即使沒有鎂光燈助陣也不減其光華灼灼。

帕森學院之所以在應用藝術領域能執一方牛耳,很大一部份歸功於帕森老先生為這個學院所做的轉型。這個由美國印象派畫家William Merritt Chase在1896年創辦的學校,原本僅提供純藝術的課程,在帕森手中,逐漸轉型為純藝術、應用藝術並行的學校。應用藝術招生較純藝術容易,這使得學校得以獲利營運,更重要的是,帕森具有時代敏銳的觸角,過去的藝術可能指的是一件昂貴的畫作,限富人、菁英、貴族、教會擁有,但在新的時代脈絡下,常人的居所、家具、穿著,乃至閱讀的報刊、觀戲的舞台、道具,其間所展現的美感也是藝術的一環,所以帕森強調藝術與工商業的連結,強調藝術在生活上的應用面。他在美國本土首開舞台服裝設計、室內裝潢、商用平面設計等專業課程,這些我們今日習以為常的課程,在當時可是時代先聲。被我們嚷到空洞的「與時代接軌」,在帕森從來就不是一個口號,是逐一篤力實現的進程。

帕森的另一個重要貢獻在於引介歐陸藝術思潮,他在1921年甚至在巴黎設立了帕森的分校。由於帕森曾在英國、法國、義大利和奧地利待過,他嫺熟歐洲藝術文化,了解歐陸做為世界藝術中心的重要性,巴黎分校拓展了紐約的藝術視野,也讓歐陸接觸新世界萌芽中的藝術思潮。

為了紀念帕森的重大貢獻,原本名為New York School of Fine and Applied Art的學校,於1941年才更名為帕森藝術學院(Parsons The New School for Design)。

帕森先生本身是學藝術的,他撰有多本設計相關書籍,一方面也作為教材使用,其中一本是1915年出版的室內設計教材:Interior Decoration, It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P.S
這篇文章有點半路認親戚的意味,當然啦,人紅親友多,一堆蒼蠅都飛來沾親帶故。我們要這樣巴著帕森,和台灣如此熱情的追著吳季剛是相同的心理,因為吳的優秀就是台灣的優秀,吳的名氣多響,台灣的名號就有多亮…

經由攀附另一個優於自己的人來增加自我價值,心理學說,這叫攀附性虛榮。

如果我有子女成就如此,我也捨不下這份虛榮,只是攀附本來就不是優雅的動作,攀附過頭,姿態就難看了。

沒有留言:

Test

Test Link A Test Link B Test Mai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