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6日 星期二

西西+譚寶蓮症候群

如果我對一幢西班牙式的別墅並不過分注意,
我就不會存有「我所居住的地方是一個狗窩」的念頭。

浮生不斷記/西西

小學國語課本有篇<一束鮮花>,寫個男人又髒又亂,為了一束突如其來的鮮花,洗淨了塵封已久的花瓶,繼而清理起桌面,然後像跌骨牌一般清這清那,最後不只整個屋子、連男人自己也都煥然一新。

若是西西來寫讀後心得,老師應該會冏很大吧:

「如果對一件事過份在意,就會一頭栽進去而無法自拔,因此不如就讓那束花和一室灰塵共處,或是乾脆謝絕那束花。」

曾經為了消滅一隻螞蟻,結果竟傾壞一面牆壁,西西是吃夠了這種「一頭栽進去、沒完沒了」的苦頭,所以深諳當下斷念之必要,對於那些不是頂重要的事,不作關注,不欲了解,以免自尋煩惱。

我有個朋友是一天到頭犯這種「一頭栽進去」的症頭,她會一頭栽進無聊又不相干的型錄,非得讀盡每字不可,包括標點符號;或是讀完美食街的每家店面的每一道菜名,才能決定一頓餐的內容;或是頂著受傷的手腕,還非得搖動整個炒鍋才覺得鹽巴能均勻混進菜葉裏。

對於這位朋友,我經常對她喊話:卡!卡!譚寶蓮,夠了(還要補上導演喊卡的動作)。

之所以以譚寶蓮相稱,是因為我稱這種症頭為「譚寶蓮症候群」,<千面女郎>裏的譚寶蓮,為了演活洋娃娃,把自己手腳綁死在竹椅上;為了揣摩海倫凱勒,把自己蒙上眼睛,完全是「一頭栽進去、沒完沒了」的路數,這種不斷電精神,最知名的後起之秀就是將太(的壽司)和夏子(的酒),但追本溯源,譚寶蓮可是祖師娘呢!

每個人都有栽進去就爬不出來的死穴,我只是因為還沒買屋,還沒有陷入要把狗窩變別墅的偏執。等哪天真買了屋,就輪到我朋友對我喊:卡!卡!譚寶蓮,夠了沒你!

2010年1月21日 星期四

微型投影機-有了它,再也不用付出承諾了



除了按摩器,Vicente Wolf 為影集The L Word設計的房間竟然還有個3C商品:用投影機投射出壁紙的花樣,而且還是動畫來的,如夢似幻的中式庭園裏,鳥兒輕輕飛,鳥籠輕輕搖。

剛好今年微型投影機正在發燒中,後勢可期,以後大家也可以用手機內建的微型投影機或類似的產品,在自己家裏投影出喜歡的主題。要去舒雅室或Sanderson選購壁紙,最好也可以叫廠商投影在牆上看看效果。設計師若要在牆上彩繪,用它來發揮描圖或預覽功能也省事。

投影有種虛幻如夢感,因此這個idea用在汽車旅館更適合,暗影微光中,花非花,霧非霧,誰是誰的囊中物。

Point Click Home網站下的標題是No-Commitment-Required Wallcovering,牆壁可以隨心所欲選擇壁紙花色,說換就換,再也不用對那個花色許下一輩子的承諾了。

圖片來源:Point Click Home

按摩棒~害羞

雖然我很想裝沒事、不要大驚小怪的,但在室內設計這個裝水水、爆美不爆醜的領域,對於按摩棒這個玩意兒,我還是忍不住指指點點的衝動。

那個小東西(床上那個黑黑的,見圖二)之所以在那裏拋頭露面,是為了點出這是為The L Word<拉字至上>影集設計的房間,但按摩棒並不是只有拉子會用,如果說這是<慾望城市>裏莎曼珊的房間也無不可,而異性戀的兩人世界也會用到這個工具不是嗎?

用按摩棒來點題固然稍嫌粗糙直白,但在同志權利不彰的今天,任何高分貝直接的表態(為了被聽見)我都是很認同的(雖然裝聾的還是裝聾),比起其它更需要吶喊的權利,這,不過是小小一根按摩棒。

話說回來,這是2008年Metropolitan Home雜誌和美國Showtime電視網合作的Showtime House計劃之一,由六名室內設計界的大咖,以Showtime的六部影集為靈感進行室內設計,並開放民眾參觀,並有清單羅列設計師選用的物件,意思就是叫大家買!買!買!但據說清單裏沒有那根按摩棒。

Showtime行銷旗下的影集,Met Home行銷自家雜誌品牌,還幫忙行銷設計師和家居品牌,這個計劃成功的讓大家都分到好處,於是2009年再次合作,只是這一次播了6季的影集The L Word在2009初已經下檔,被另一部新影集取代。

負責設計The L Word房間的設計師是Vicente Wolf,在我腦海中,VW的設計是和修道院一掛的,由他為The L Word設計,實在讓我非常的蛤~呃~,雖然整個設計是比較華麗些,還是很有VW的味道。

但顯然有人對VW的設計動過手腳,看看Met Home官網的圖片和VW部落格提供的圖片,你可以發現幾個不同呢?


VW的觀點


Met Home/Showtime的觀點


同場加映-Met Home/Showtime的觀點之二

而且,雖然是同一個房間,前二張圖卻呈現了兩種觀看的方式(雖然同一角度,但取捨不同),同為攝影師的VW,對自己作品的影像詮釋,我覺得是比較原味的VW。

P.S The L Word裏頭的Shane(Katherine Moennig)真是超級迷死人(雙拳拄在下巴+雙眼漩渦轉不停),這無關性向,Shane又酷又帥又壞又多情,唉,迷死人了。

來源: Vicente Wolf HomePoint Click Home

2010年1月20日 星期三

大嬸團

所謂大嬸的形象,就是身體某部位特別碩大,諸如腰肢、胳臂、下盤之類的,但具有大地之母的親和力。一般家具就算不走細緻路線,哪怕是硬底子的鄉村風家具,也不致給人「粗」「肥」的感覺,但VW的自製家具中,總有幾個大嬸讓不看見也難。她們不是這裏大,就是那裏大,往往有種超比例的壯碩,而且線條渾厚,很有北方大娘那種豪氣干雲的氣勢,姑且稱之為大嬸團。


這位馬步蹲得可穩了


這位是粗線條的(VW愛用大粗框,無論是鏡子或攝影)


地震時大嬸保護你


這位大嬸的瑜珈功力了得

圖片:金色邊桌Baker Furniture,其它皆來自Vicente Wolf Home

Vicente Wolf 風格篇

將民族風格藝品/古董融入居家設計,這是VM有別於其它設計師的地方。如果要為VW的設計選個背景音樂,在完全不絞腦汁的情況下,那就是世界音樂或New Age音樂了。



此外,他也經常將攝影作品和植栽納入室內設計裏。藝品、攝影、植栽三口組,幾乎可說是VW的註冊商標。



VW的設計還有另一個特色:「空」與「白」。

如果以畫布來比喻,其它設計師的作品通常比較「滿」,這份盈滿可能來自色彩也可能來自材質的豐富多樣,而VW的設計則有更多的空白。



VW的色盤一向單純,先是白色佔了相當的比重,然後幾筆中性或大地色系作為陪襯。而且他的白是蓬鬆柔和的,而不是銳利冰冷的。大面積的白大大提高了居家的明度,即使「陰天、在不開燈的房間」也不會使人心情低落。也正是這樣大片的白,突顯了藝品、攝影、植栽。

簡單(Simplicity)經常被用來形容VW的設計,除了簡約的用色外,VW的素材(Texture)也不複雜,家具也沒有過份精雕細琢的線條或裝飾。



VW很重視結構,我覺得這有點像塞尚。他們的作品看起來並不複雜,但都很重視空間的構成,包括軸線的垂直、平行、各物件之間的平衡、點線面的分布等,這使得他們的作品呈現出穩重、恆定的感覺。


沙發和鏡子構成的水平線,利用植栽和木製尖塔的垂直來平衡

另外,VW還有一些偏好。比如,VW似乎偏好微微「碩大」些的家具,這些家具素樸無華,很切合VW的整體風格。VW也會讓一張餐桌搭配幾款不同的餐椅,如果可以,他也喜歡讓家具配置打破常規、以斜角方式配置。


大件素樸的家具


非直角的不規則配置

大體而言,VW的設計有種簡單過生活、不與人爭的閑情,屬於療癒系的設計。

VW的設計不是讓我一見傾心的類型,卻有一種耐看的特質,那些碩大簡單的家具,單看可能有點呆有點矬,但平衡了週遭稍為喧鬧的華麗元素,所謂「低調的華麗」這個用濫的詞,用在VW的設計是貼切旳,視覺上如此,精神上亦如是。

VW 網站的設計案,我覺得不是那麼原汁原味的VW,尤其藝品、攝影、植栽的運用不是那麼普遍,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民族風藝術品的風格相常特定,不見得人人都能接受,VW當然不能強迫推銷。如果想要看典型的VW Home,可以看看VW的兩本書:Learning to See及Crossing Boundaries。前者台北市立圖書館可借得到。



P.S 如果你曾站在「品東西」的鳥籠或「伊卡」的傢飾藝品前傷腦筋,不知道這些物件該如何嵌入居家空間,那麼不妨看看VW的設計。

P.S 如果要設計靈堂,VW也是不錯的參考。

圖片來源:Learning to See; Vicente Wolf

Vicente Wolf 初見面篇



根據網路,這個掉了漆的舊玩意叫鼗(tao)鼓,據說由兩個人頭蓋骨黏合而成。不管它是不是密宗法器或是用於驅邪,總之,當它在一群西藏小孩手上搖頭晃腦時,一眼被來自紐約的Vicente Wolf相中並且買下,於是遠離了故鄉稀薄的氧氣,來到曼哈頓一間中央空調的寓所內,成為一件放送異國風情的擺飾。

這段從西藏到曼哈頓、從第三世界到美國的意外旅程,是VW的收藏品共有的體驗。VW是個不折不扣、四處走闖的global traveler,他愛好攝影、收集藝品,無論是非洲的木雕、吹箭、面具、印度的佛像、錫盒…,無論是工藝作品還是路邊廢棄的竹椅,只要他覺得有趣新鮮的玩意,他會設法帶回紐約;當然他也有專業團隊負責採買這些深具民族、異國風情的古董/藝品,展示於VW Home的門市,主要用於VW的室內設計。

看看VW一年當中去過的地方:巴布紐幾內亞、印度、阿根廷、秘魯、約旦、以色列…,這樣的行程差不多是<國家地理雜誌>的目錄。對VW而言,他不僅是「去」到這些地方,也是「回」到童年記憶中再熟悉不過的角落,因為這些地區是他小時候藉著<國家地理雜誌>神遊不知多少回的地方。。對別人而言,這種踏上新陸地的旅行可能意味「新鮮」與「獵奇」,但對VW而言更是「再現」的奇妙體驗。

Vicente Wolf 簡介

VW1946年生於古巴,父母原為古巴的建材進口商,客戶多為建築師,所以VW自小就對空間規劃不陌生,當別的小孩推著玩具汽車時,他的遊戲是把桌椅沙發挪來又挪去,創造空間配置的各種可能性。


古巴的童年,哈瓦那是VW最珍貴的回憶

由於閱讀障礙(dyslexic),VW從小就無法從「文字」中讀到什麼,他所能讀的只有「影像」,但也因此他比常人更為敏銳的觀看眼見的一切,包括色彩、線條、比例、構圖等,無論是哈瓦那充滿殖民風格的景物建築、現代藝術博物館,還是<國家地理雜誌>的鮮活影像,這些都是他童年最珍貴的資產。

VW15歲時舉家移民美國,家裏經濟狀況欠佳。而VW學歷太低又沒有一技之長,如何謀生成了問題。他試過很多工作,但都沒能繼續下去,外型英俊的他甚至還試過當演員,但因為連台詞都看不懂,終究與舞台無緣。

衰神罩頂的這段期間,紐約這個大蘋果成為VW的活人版<國家地理雜誌>,各色人等,各種藝術,各項展覽,VW用他最專長的「觀察力」,用心「讀」著眼前的一切。尤其VM內向害羞,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成了他最知心的好友。

所幸後來他認識了Bob Patino,他生命中的貴人及後來的事業夥伴。當時Bob還是某家織品公司的門市業務,Bob介紹VW到同公司工作,第一年還在門市掃地的VW,隔年設計作品便刊登於家居雜誌House Beautiful。

對VW而言,他從來沒想過室內設計可以是一門謀生的行業,但這是他真正擅長的事,童年的遊戲如今變成了一份事業,VW做起來得心應手,很快便嶄露頭角。

1974年,28歲的VW和Bob成立了Patino/Wolf公司,他們的作品傾向極簡、工業風格,他們是率先將工業材質應用於居家設計的先峰部隊。

1988年時兩人拆夥,分別自組公司。VW成立了Vicente Wolf Associates設計公司,後來並自創品牌VW Home,產品包括家具、織品、傢飾、藝術品等。

VW是「自學」而成的設計師,他從未接受科班教育、未師法同業前輩,他有欣賞的設計師(David Hick和William Baldwin),但刻意不受他人影響,這點使VW的設計作品特別與眾不同。

Interior Design Magazine已將VW列入設計名人堂,建築師雜誌也將他列為「AD 100」。


VW雖然已邁入了歐吉桑的行列,但他年輕時的帥氣有型不輸李察吉爾,當過模特兒和演員並不令人意外。

圖片來源:Learning to See; Vicente Wolf

2010年1月14日 星期四

分手擂台


這樣的擺放是為了視覺效果嗎? 這真是非常罕見的作法。
不過倒是有種戲劇張力在其中, 既然如此戲劇化,我只能用「分手擂台」來形容這張照片。

來源:Learning to see: bringing the world around you into your home,Vicente Wolf著

2010年1月7日 星期四

好傻好天真

William Haines的幾款傢俱造型上有種「憨態可掬」的感覺,尤其他的Elbow Chair。(手肘椅?手肘是要放在哪裏啊?是指它的椅背像手肘啦,我承認這真是一個令人費解的名稱。)



以憨傻來討人歡心,一副乖順、沒有威脅感的樣子,沒有半點姿態,任誰都會卸下心房、好好疼愛的感覺。



但你說它土氣、上不了枱面嗎?那要看它的穿著。

造型上已經傻氣盡出的它,如果還穿著粗布素衣,鄉氣是藏不了的。

但如果椅座選用講究的材質或布料,椅腳選用桃花心木或稍加雕飾,那麼它和其它精品傢俱比鄰也毫不遜色。



和Elbow Chair相比,這種椅子是不是顯得心機又世故?但椅界多的是這種令人難加招架的心機美人啊!


圖片來源:
William Haines Designs
Anthropologie

2010年1月5日 星期二

美女房間大不同


Hollywood Regency風格雖然讓我聯想到<慾望城市>的Carrie,但美女的住處和美女的形象是兩碼事。美女打扮得有多正,房間就有多亂;美女愛打扮,但不愛打掃。

單身美女的房間其實就是她梳化的後台,這裏上演了不知多少回合的換裝大風吹,拿起又放下的包包,穿上又脫下的衣物,呈現出臨時、即興、動態的調性。雖說一切都像被風掃過般的凌亂,卻有種不分你我、歡樂一家親的熱鬧,腰帶搭在靴子上,髮箍扣著泡麵杯,蛋糕上的草莓其實是髮束上的裝飾。

但以時尚為賣點的SATC畢竟不能過份寫實,「美」是不能攻破的防線;換句話說,Carrie的房間要有點亂,又不能太亂。TV版中,Carrie的房間比較有隨興感、有生活的內容,電影版的新公寓光潔又整齊,太穩定太理性,實在是太不Carrie了,而且一點不像專欄作家的住處。看看液晶電視上的雜誌,我想只有姚明拿得到吧。如果說那是裝飾用的假書,那這個專欄作家寫的東西應該是垃圾。

這還牽涉到「室內設計」和「場景設計」的不同,前著是外層,後者是裏層,前者是想像值,後者是經驗值。

In a movie set, as opposed to a residence, you have to intrinsically build the entire lives of the characters,”In a regular residence, you’re creating the top layer of their environment; in a movie we do that but create subtext as well.”
Beth Rubino(<愛你在心眼難開,Something's Gotta Give>場景設計)


再看一次Carrie的新公寓,這是樣品屋?設計師新完成的設計案?還是某設計師的作品集?新公寓不但不符合Carrie這個角色,而且沒有Subtext、沒有生活累積(煙灰缸和煙頭呢?它們跑哪兒去了?)我已經覺得TV版的公寓不夠亂,電影版更是離「亂」更遠,我只能想,這是因為Carrie突然得了潔癖…



美女房間十之八九是亂的,但有一掛美女是例外,比如Charlotte。她的公寓井然有序、光潔亮麗,和Carrie的雜亂無章恰成對比,我試著歸納這兩大陣營的不同,結論是「ㄍ一ㄥ」或不「ㄍ一ㄥ」。「ㄍ一ㄥ」的美女不只對自己的外貌非常self-conscious,對所有和自己有關的大小事也一視同仁的矜持。由此推論,林志玲、松島菜菜子的房間應有起碼的整潔,黑澀會美眉的房間想必亂到深處無怨尤(她們自己並不介意這項事實!)。

派瑞斯‧希爾頓和小甜甜布蘭妮的房間/衣櫃照理也是魔王級數的亂,但她們有專屬的瑪莉亞收拾打理,衣櫃反而有條有理,加上行頭多多,說是女裝精品店面都不為過。

Test

Test Link A Test Link B Test Mai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