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0日 星期二

公仔也出得廳堂

我在英國那段時間,每回要去打工時總會經過一個小髮廊,這家髮廊很有個性,櫥窗望進去看見的是電吉它、公仔、模型等等和髮型無關的東西,唯一相關的是一個「剪刀手愛德華」的模型,我一看見那個模型就哈得要命(強尼載普+薇若娜瑞德,當年的金童玉女啊~~),我先是上e-Bay找二手貨,但找沒有中意的(太小的我不要),後來還巴巴的到倫敦的一家模型專賣店Forbidden Planet尋找,可是模型堆裏只見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什麼星際大戰和海盜船長模型都有,就是不見剪刀手,我問店員還有沒有Scissorhands Edward的模型,「嗯…有是有啦」,店員說,「有假髮」,哇咧,假髮,我又失望,又覺得好笑,假髮?!





如果剪刀手能得手,我原來是打算放在書房的,但沒想到手邊資料能發現一些放在客廳的案例(能在家居照片看見公仔模型,簡直就像看見流星一樣稀奇),先貼上來做參考。

愛好公仔模型的玩家,收集的公仔和模型通常一拖拉庫,擺起來像地攤,但以室內陳設效果而言,我是覺得一個大支佬,勝過一堆小蝦米啦,不然像第一張圖那樣眾星拱月也不錯。


By Richard Mishaan


By Toby Fairley


By Alex Papachristidis

沒有剪刀手,先前在誠品展過的松浦浩之作品也很優(搶眼又有氣勢...)


P.S 看見多年來特立獨行的強尼戴普藉著海盜系列翻紅,我真是由衷為他感到高興(我是他的誰啊!)最近的新聞在炒安潔莉娜裘莉和強尼戴普有沒有來電的可能,強尼,你千萬不要被這個妖精勾去,不然我會很失望的!

2010年4月19日 星期一

還是長窗簾

長窗簾可以讓房間更顯挑高,這是講過的,房間過高呢,還是長窗簾,但可以活潑一點,切分不同的色段,而且是用來配色的好工具。




Above 2: By Mary Mcdonald

牆面修長術

在有限的挑高下,要使牆面修長,簾桿置頂的長窗簾是最好的作法,而且可避免牆面過度切割。

這間臥室的格局及開窗是台灣常見的典型,大多數人會以圖中或圖右的方法來掛窗簾,但效果最好的還是左圖。




From: Leta Austin Foster

2010年4月18日 星期日

Vignette-室內風景的小品

先前提過Tablescape,另一個說法是Vignette,西方書籍蝴蝶頁後的書名頁,或是章節頁,通常有些花果藤蔓的裝飾性插畫,稱為Vignette,在室內設計.則就是Tablescape的意思。

無論說法如何,如果想要實用的how-to,請看The Lennox的Make a perfect Vignette,它告訴你如何從一幅畫或一面鏡子開始,以V或A為參考線,組合你自己的桌上風景。



From: The Lennox

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

電視櫃加溫

讀者(有人嗎?)可能發現,我採用的圖片很少是現代風格的(冷調極簡那種),沒錯,現代風格不是我的菜,比如Molteni&C這家義大利公司。

但我的資料夾裏有好些Molteni&C這家公司的型錄檔和照片,為什麼,為了參考電視櫃的設計。

我最近看到Molteni&C為Sistema Pass系列所做的廣告,這段文案真是說到我的心坎去:

I want a TV and home theatre, but no cables. I want space for books, CDs, DVDs and collectibles. Some on display, others hidden. And I want them organized. Sistema Pass: orderly fashion.

我要放TV和家庭劇院(應該是錄放影機這種基本款),但不要一堆電線纒來纒去,我要放書、CD、DVD、還有一些收藏品,有些要擺出來好看,有些藏起來不要見人,當然,所有的東西都要收納得有條有理。

這則廣告和之前Molteni&C廣告不同的是:「溫暖」。這裏放了很多收藏品,花瓶、木匣、面具、娃娃等,尤其那些木器,為原本冰冷的空間加溫不少。這張廣告也秀出了「可塑性」,告訴你可以怎麼做,把嚴峻的「冷家具」轉變為可親的「暖家具」。





來源:Melteni&C

電視在哪裏?

舒國治在<簡單生活,從客廳開始>談到我們典型的客廳:

客廳的擺設,以一面電視為主體,再以三面的沙發圍成馬蹄形,馬蹄的開口對向電視,中間再置一張茶几,此種形制,是所有華人客廳不約而同的必然陳設。

沒錯,誰家客廳沒有電視?但歐美的居家雜誌就是沒有電視機。

電視和沙發,幾乎可以並列客廳的第一男主角,但電視好像很令人丟臉似的,一點也上不了台面,歐美的居家雜誌老是冷落它,硬是把它趕下台。但TV的存在你知我知,大家心照不宣。不要以為「宅男宅女」是網路、電腦造就的,其實電視才是造就第一代宅男宅女的始祖,電視終結了原來在酒館裏或榕樹下和朋友大聊特聊的時代,把大家都趕進房子裏盯著一個大盒子看。TV勞苦功高,燃燒自身的螢幕粒子,照亮我們空洞的雙眼,讓我們歡迎TV出場吧!

要說明的是,如果是極簡或現代家具的廣告(如Molteni&C、B&B或Ikea),並不難看見TV陳設於電視櫃裏,尤其客廳配置如果是馬蹄形,馬蹄的開口就是TV櫃,那當然沒問題。但我比較想知道的是其它風格如何擺放電視,也就是,在沒有電視櫃的情況下,TV要怎麼放?

歐美的家居美照裏,沙發+茶几+主人椅,是圍成一個圈,自成一個封閉的單元(前文Richard Keith Langham的作品即代表), 在這種情形下,如何嵌入電視這個外來物?

以下幾張圖基本上還是馬蹄型+電視牆的概念,但電視牆離馬蹄都有點距離,客廳配置會變成兩個單元(。


From: Molteni&C





Ikea


From: Besana

這是電視+矮櫃的組合,沒有複雜的電視牆,但注意,電視前沒有走道,馬蹄和電視比較親近,客廳是一個單元。



這張有點類似上圖,雖然物件之間距離稍遠,但還是一個整體。

By Jonathan Adler

以下這兩張圖的TV就比較是硬生生嵌入的,且電視距離太遠,我很懷疑真的看得到電視嗎,而且開口的這一面最好真有沙發,因為我看過幾張類似的照片,這一面是沒沙發的,你必須側著頭看電視。



Thom Filicia Showhouse

雪中紅梅

大紅有兩個問題,一是俗氣,二是視覺的負荷太過,所以紅色的現身,應該像毛筆的圈點,幾筆就好,尤其背襯一片雪白更顯高雅。


By Richard Keith Langham







By Richard Mishaan




By Tobi Fairley

莧菜小魚湯-精緻的撇步

我曾經看過一集美食節目,以莧菜小魚湯為例,說到如何把家常菜變為宴客菜,其實不難,把莧菜切到很細很細,精緻感就出來了(把一整條魚煎到骨肉皮分離成為散肉算不算呢,阿基師?)

Coatch這家公司專門出產IT logo的靠枕,這個idea對我是有吸引力的,比如Android就很討喜,但那個logo大咧咧的往布面一貼,也太便宜行事了吧!這樣不是不好,但你可以想像LV包只印了一個LV兩個大字,或是Fendi包只印了一個F嗎?

以家飾的角度而言,我希望有更為精緻的選擇,可比照上述莧菜小魚的方法偷呷步,變小變多,有時間的話加點小變化,總之變成pattern就是,這條捷徑LV包、Fendi包、Coatch包都走過了,大家放心跟進吧!當然,收邊材質等細節等也不能草率。



其實兩種各擅其場,如果要鎖定家飾市場,精緻款是切合些,如果是辦公室小物,一目了然才是王道。

P.S 資訊展的小禮物很久沒有新花樣了,我很希望拿到可套在脖子上的U型枕(cost wise,當然是吹氣式的),平常午休時,除了拿來當枕頭用,趴在上面擋口水也不賴。

家居美照的上流美

就像你看不見模特兒身上的贅肉、臉上的細紋,你也看不見雜誌的家居照片洩露生活細瑣。每一幅照片都像一個櫥窗,陳列著一種可能,一種夢想,在這個真空的小宇宙裏,一切都是靜止的,沒有風會掀起桌巾的一角,沒有雨會打溼窗玻璃然後留下水漬。

最重要的是,要抺去生活的痕跡,特別是勞動生活的痕跡,沒有堆積的待洗衣物,沒有殘羹剩菜,床單尚未起皺,地毯尚未留下污漬,沙發尚未塌陷,一切完好如新,希望無窮。


不僅如此,還要抺去現代的痕跡。時間在此是靜止的,就在現代工業文明進場的前一刻,時光的推進器踩住了煞車,不再前移,時空的膠囊裏只有過去,沒有現在。在這裏,就連時鐘都是不可見的,彷彿時鐘一旦出現,便啟動時間轉動的開關,不小心就回到未來。

這裏,連電視和電話都沒有立足之地,何況是微波爐,更何況現代科技產品。貝爾或愛迪生可能納悶,他們偉大的發明何以在居家雜誌中付之闕如,因為他們無法預見現代工業文明與緊張壓力憂慮的裙帶關係,去除這些工業發明,就是摒除壓力的暗示源。

這裏歌詠的是工業化來臨前的美好舊日時光,而且是有閒階級的好時光,一切陳設都指向「無所事事」,因為一切不虞匱乏,沒什麼是需要費心追求的。科技是效率的追求,易開罐是便利的追求,監視器是安全的追求,時間多多的有閒階級何需追求效率,凡事有人代勞何需追求便捷。換言之,悠閒是最大的賣點之一,悠閒是比尖端科技更值得炫耀的資產。

但古怪的是,現代設備器材卻又不是全然的隱身,而是像魔術的截肢美女一樣神奇,插頭電線不見了,但燈光仍然發散著迷人光暈;水龍頭流著水,但不見管線攀牆走壁。

禁止入鏡的還有平民大眾化的消費品,這裏有威士忌杯、高腳杯,但不能出現可口可樂的鋁罐,你會看見陶罐瓷器鐵件,但不容易看見塑膠製品,茶几上可以放水果或派餅,但不能放洋芋片這種廉價零食。相反的,與貴族娛樂有所連結的暗示則多多益善,例如古董、藏酒、獵槍、厚重的行李箱、馬具…。

因此,翻開20年前與20年後的家居雜誌,你只會見到風格的遞嬗與交融,但少見曝露時間刻痕的物件,尤其忌諱快速汰舊換新的電子產品,比如任天堂紅白機或BETA錄放影機這種具體標示年代的東西。這使得判斷室內裝潢的設計年份,猶如斷定紅酒年份一樣充滿挑戰與樂趣,利用工法、材質、風格、家具年份等交叉比對分析,推估年代,簡直可以比擬CSI的鑑定。

家居雜誌這些美麗的呈現,無一不是人為的精心操作,在按下快門之前,天知道有多少物件被移開或隱藏,或被鏡頭刻意的閃避,拍好的照片也要經過撿選和修圖,其間花費的工夫,可說是室內設計的整型,家居照片的閒情之美和模特兒的骨感一樣充滿不切實際,常人難以複製。

問題是,當模特兒露出了贅肉時,比如Lizzie Miller為《Glamour》雜誌所拍的贅肉照,除了給大家一個機會義正詞嚴的批評紙片人的不真實,然後咧?雜誌的修圖依然是例行公事,如果時尚雜誌裏都是些皮肉鬆弛、膚色暗沈、贅肉處處的女人形象,我照鏡子就好了,幹嘛買雜誌。比起這樣高調但一時的炒作(Lizzie Miller是真心的,但《Glamour》不過是藉提發揮),素人街拍的創意穿搭術倒是真實的多。

有些東西是可以並存的,我喜歡看美麗、賞心悅目的照片,雖然我知道那是摻假的;我和雜誌美女真是差太多,但我還是接受我自己的形象;我欣賞美女,但沒有太貶抑自己。

回到家居美照,我知道那是作出來的,但在有限度的「精心佈局」下,那是美麗宜人的,光看就令人心神舒暢。我喜歡這些美好的圖片,但刻意要追求那樣的「上流美」就有欠實際,現實不能不顧,憧憬也不能斷糧,這才是生活的平衡之道。

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美感擺一邊,鈔票放中間

只要是老董或老總,不管是吃檳榔或抽雪茄,他們至少有一共通處,辦公室必置一組黑沙發,多皮革材質。除了黑沙發,如果說還有什麼會讓人留下印象的,恐怕就是老人家泡茶的茶具了。除此之外,老總的辦公室多半乏善可陳。

我是很討厭黑沙發的,黑沙發給我一種便宜行事的感覺,好像黑沙發一擺,就挑明了這是老大的辦公室,這就像大喇喇亮出人民幣說我是大爺一樣的粗俗。

硬要用黑沙發表示派頭我也沒輒,但是,來點變化吧,一兩件吸睛的藝術品就可以化乏味為品味,反正老董又不缺錢。

不過,別再掛那些軟綿綿的風景畫了,秀出老董的氣勢吧。這個辦公室的陶塑藝品顯出了氣勢,掛畫突出了個性,這才是老大的作風。



但是,實在說來,如果不是與美相關的產業,老董的辦公室最好是越醜越好。花心思在Office的陳設,就像電子業老板花心思搞古董或美術,心有旁騖,難有好下場。前一陣子在電視上看見郭董的辦公室曝光,貴為首富,辦公室的單調無趣也是第一名。但這顯示老板全心全意於事業上,讓股民我大大鬆了一回氣,美感能值幾分錢,股價攀升最重要。

郭董,請您務必專心於本業的經營,那個什麼白痴帝國,噢,是白銀帝國,白爛至極,讓您寶貝兒子燒錢去,您可千萬不要搞電影!

來源:Executive office, Capital Bank, Miami, by Don Brinkmann of Gensler

互補色-以小摶大

前文提到互補色,但互補色怎麼用才好看?因為互補色在色環上是對立的,對比強列,所以,涓涓細流勝過水漫金山,局部勝大塊,尤其在挑選家飾配件時,可作為配色的參考之一。

讓圖片來說話:

用於家具家飾配件,有加分效果。




用於整個壁面,一整個膩味。

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互補色之logo快速記憶法

根據我近日來的田野調查,很明顯的,互補色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沒有幾個人能完全正確說出紅、黃、藍的互補色,我們的美術教育到底是教了我們什麼啊?哇咧林老師~~

以下這個logo快速記憶法,鐵定「能幫您記憶記憶記憶」。



最基本的互補色是:黃-紫,藍-橙,紅-綠。

紅配綠想必大家都知道,所以我選了一個大家不熟的logo,這是日本遊戲「塊魂」的角色之一,因為我實在喜歡這個遊戲的美術風格,藉此機會讓大家認識一下。

P.S 說到美術教育,老師不是應該要教導「如何欣賞」和「如何繪畫」嗎?事實上,老師多半只做兩件事:出題+打分數.作文課也是如此,什麼跟什麼嘛!

有次聽見廣播有個教授提到,小學階段的美術課應提供我們一生受用的基本美感訓練,比如配色、審美能力等,就像數學課教會我們加減乘除一樣,很基本,卻很實用。這段話講得真好,對於沒有繪圖天份的人,你一直叫他畫畫,然後給他很低的分數,這是在教育還是在打擊學生?作文也是,為什麼不多花時間在引導?尤其有些人根本連用文字表達想法都有困難,遑論作文了。說真的,沒有一個國語/文老師真正教過我如何寫作,老是喊作文簿改不完,可是你的批改評分除了給督學備查外,對作文能力實在幫助非常有限!

Test

Test Link A Test Link B Test Mai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