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7日 星期四

柯先生,你一定沒想到



巴塞隆納有高弟建巴特婁之家,巴黎則有夏洛(Pierre Chareau)建玻璃之家(LA MAISON DE VERRE);兩個案子相隔不算久,巴特婁之家建於1904~1906,玻璃之家1928~1932。

這兩個案子的委託者都是富人(紡織大亨和醫生),都是既有屋子的改造,都是個人風格強烈的作品,都有新藝術風格的遺風,但前衛新穎,更重要的是,無論是高弟或夏洛,他們都對自己的設計懷有無比高昂的興致(說不定更甚於屋主),其中有他們覺得有趣好玩的東西,樂此不疲,以夏洛來說,除了玻璃鋼鐵材質,他一定也非常著迷於機械裝置,四處都有小小的機關,這裏也是,那裏也是,門也是,桌也是,近乎迷戀的地步。


看得出來這是浴室嗎?看得出來如何移動門板嗎?玻璃之家充滿了這種「動手玩玩看」的奇巧機關。

這種量身訂作的設計猶如高級訂製服,講究細節、昂貴、製作耗時,是有錢人的專屬玩意,同時代的建築師柯比意建築對此深不以為然,還譏諷高弟是「巴塞隆納的恥辱」。柯比意崇尚的是簡化的、幾何的現代工業建築,他的立意良善,為了有效率的建造大量便宜的房屋,簡化(建築組件和裝飾)和標準化確實是最佳的捷徑,他的倡議也確實對現代建築產生深遠的影響。

柯比意對「裝飾」的批評完全不留情面,彷彿裝飾是金錢是罪惡,但柯比意可能想不到,當代的極簡主義設計刻意捨棄裝飾,到了極點也變成有錢人的專利,頂極的極簡設計往往所費不訾,刻意省卻塗裝的清水混凝土建物,挾安藤忠雄之名也是造價驚人,還有主攻新富荷包的所謂極簡保養美妝品,「極簡」反而成了一般人無法複製的奢華。

P.S奇美不只賣螢幕、賣包子,也賣藝文商品,我深信「不務正業的企業家絕對不利公司營運」,所以我絕對不會買進奇美的股票,但不能否認奇美的藝文商品製作用心,若不是奇美的<偉大建築巡禮介紹>,我是不會認識夏洛這個人的。

圖片來源:The New York Times

沒有留言:

Test

Test Link A Test Link B Test Mai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