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7日 星期四

我的喬治亞


光看封面,以為這本書講的是娃娃屋,我對娃娃屋的興頭在國高中時期已過,若非作者是西西,我是不會想看這本書的。還好看了,因為其實講了許多18世紀英國的人物采風,是一本好看的18世紀英國風俗誌。

西西不但組裝她的喬治亞風格娃娃屋,還為她的娃娃屋設定了人物,一邊研究如何裝潢,一邊和娃娃屋的小人偶對話,虛虛實實的的呈現出18世紀英國的建築、家具、衣飾、起居等樣貌,內容也兼及歷史、政經、書籍、繪畫、音樂等,但一切都由生活起居注講起,東拉西扯,好看的就是這些拉拉雜雜旁生的枝節。

比如講英國人如何喝茶,講到如何以黑人小童侍候為虛榮,然後勾勒出奴隸、殖民等問題,時代氛圍的呈現具體而微。我真希望當年讀「西洋文化史」課本時,能有這樣好的讀物來補充。

饒富趣味的是「人物」,我幾乎是像看八卦週刊,一直在心裏驚歎「原來…想不到…」,原來格雷葛林(Graham Greene)的太太是娃娃屋收藏迷、原來笛福還寫了魯賓遜漂流記續集貶抑中國人、原來瑪麗雪萊的母親是女性主義先鋒…

又譬如英國的攝政王喬治四世,先前寫Regency風格時,我寫過代父攝政9年的喬治四世,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看了這本書,才明白原來這個攝政王是這麼一個傢伙:

這位攝政,其實也像中國過去的皇帝太子,喜歡吃喝玩樂,經常大排筵席,自己足有280磅,是全歐洲最胖的太子;他當玩具屋那樣佈置布萊頓(的皇宮)...室內佈置極盡奢華,充滿了東西方情調:中國的、印度的,不是融和,而是炒雜...

明白了攝政王的好大喜功、對東方充滿怪誕的想像,這才明白攝政風格的奢華及混搭其來有自。

此外,還想重看李安的「理性與感性」,而且要定格細看,當然是看喬治亞式裝潢了。

沒有留言:

Test

Test Link A Test Link B Test Mai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