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一

畫虎畫皮

西方家居常見東方搪瓷人偶,最早搜括自亞洲的,當然是原汁原味的骨董,但等到西方也發展出自己的瓷器技術時,自己就能打造山寨版東方人偶了。山寨也有山寨的檔次,有以假亂真的超A貨,當然也有不計破碇的低級偽品,反正市場需求殷切,各有各的消費者。

畫虎畫皮難畫骨,反而畫出不中不西的趣味(相較之下,我們搞山寨的「實事求是」精神,無疑敬業許多),對我們來說,這種人偶可能像搞笑商品,如哈哈鏡專事歪曲變形,為的是逗人一笑;但對西方人來說,這是他們對東方的想像和憧憬,說不定就愛這種「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的調調。


來源:1stdibs


1820年代法國香水瓶,來源:Elle Decor


馮.史登堡的電影<上海風光>是真人版「華皮洋骨」大秀場,滿場長袍馬掛瓜皮帽的洋鬼子,尤其女主角頭上飛揚的章魚八爪髮髻,和女神卡卡有得拼場。現在流行3D特效電影,還有勞觀眾戴上3D眼鏡,看這部片子,不用戴特製眼鏡就有哈哈鏡效果了。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旺來旺來旺旺來

在我們看來,鳳梨離時尚很遠,唯一速配的家具,恐怕就是神桌了。

但在西方,鳳梨曾是高貴的舶來品,16世紀從美洲傳入英國時,可是溫室裏嬌生慣養的千金,種植不易。在珍奧斯汀的<諾桑覺寺>裏,女主角未來的公公就在諾桑覺寺建了一個暖房,好生伺候著鳳梨的生長(還要拐著彎吹噓自己的收成:只結了100個鳳梨)。鳳梨繼而風行歐洲,也還是貴族顯要才吃得起的珍奇異果,是異國風情的代名詞之一,無論是建築、藝術品、家具、織品,都看得到鳳梨這個主題。

時至今日,鳳梨早走進尋常百姓家,人人吃得起,但知道鳳梨昔日的風光歲月,就不會對歐美家居中出現的鳳梨大驚小怪了。

但我們跟鳳梨太熟了,把「旺來」納入家居,而且還一次來兩顆,再怎麼巧心佈置,還是怕被人笑沒氣質,但,比起中天電視大廳入口大大的「旺」字看板,這兩顆鳳梨,是含蓄得多了。


圖片:The Rug Company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金正日先生,麻煩您了

今年日曆又剩沒幾張了(現在還有人撕日曆?),這時候,各種「預測」的工作特別忙乎,經濟學家要預測經濟成長,各領域有趨勢專家要發表趨勢看法,最忙的是命理師,明星來年的運勢吉凶,是影劇新聞歲末年初的特產。

連明年流行的顏色都能預測嗎?是有色彩靈媒摸摸水晶球就可以得知天機,還是說,說紅就是紅,說藍就是藍,簡直像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一樣神通廣大。

這家預測流行色彩的公司叫「彩通」,其實就是Pantone公司,我孤陋寡聞,Pantone色卡翻了那麼多年,不知Pantone的行銷招式中有「年度色彩」這一手,而且早從2000年起就秀了這一招。

如果只是Pantone公司自家選出年度最愛色彩,其實旁人也沒插嘴的餘地,但Pantone動用到「預測」一字,這就令人不解。

雖然Pantone公司強調他們的「預測」是根據許多報告、指標、數據得來的結果,聽起來像經濟學家預測年度經濟成長率,但色彩畢竟不是單一數字,從來沒有哪個色彩在哪個年度一枝獨秀,既然沒有年度色彩這個東西,你如何能預測一個不存在的東西?

除非你神通廣大,像時裝界一樣,以潮流之名,行操作之實。下季會流行什麼服裝,早幾個月前的時裝週就擺好了局,大家也甘心入局,而且追逐得歡喜又熱鬧。但色彩的局可不是好設的,首先眾家時尚設計師就不甘受擺佈,哪個創意工作者願意接受這樣綁手綁腳的指令,即使指定一組色盤也不夠用,更何況單一色彩這樣獨裁的概念。又,如果你大費周章讓某個顏色蔚為風潮,讓自己的預言成真,豈不是江湖術士偽裝成色彩先知。

預測單一色其實是挖個洞給自己跳,那預測一組色盤呢?Pantone每季也提供色彩分析預測,但不是單一色彩,而是幾個色彩構成的色盤,but,這就像算命師說我明年運勢不太好也不太壞、有苦也有甜,這是準還是不準呢。


Pantone於紐約時裝週發表的2011春夏色彩趨勢

就像命理老師預測名人運勢,年終時總有記者等著踢館(不準才好搏版面),讓我們來回顧Pantone老師對2010流行色的預測──松石綠(Turquoise)。我雖然很喜歡這個顏色,但回顧2010年…除非Lady Gaga頭罩Turquoise假髮、胸罩Turquoise噴槍,或是,iPad或iPhone4清一色Turquoise外殼,否則,我實在懷疑這個顏色是否夠格稱得上2010代表色…



在今天的地球上,要說哪裏能貫徹單一色彩的概念,恐怕就只有北韓這樣的國家了,金正日先生,明年的流行色,麻煩您了。

鍛鐵

我看歐洲的房子,特別被鍛鐵吸引,尤其陽台、窗台欄杆,像睫毛一樣,為門窗添加不知多少風味。

歐洲的鍛鐵不只造型優美,顏色多保留鐵件的黑,很有存在感,即使門板窗型華麗繁複,你的眼光還是不能不注意到那些沈黑的鍛鐵。鈍重的黑鐵,鏤空以直線、花莖、蔓藤、幾何形,線條或剛直,或流轉,凝定中有輕盈,沈靜中有風情。

台灣潮溼,鍛鐵多半鍍鋅以防鏽,似金非銀的,看起來駁雜,不如純鐵來得耐看,潻加什麼青綠銅、墨綠銅、黃古銅、紅古銅的,也不見得增色。加之台灣建築的設計往往過份繁複,凹凹凸凸,牆面也多磁磚少素面,是結果是,鍛鐵隱匿在一堆元素裏,視覺上無法突出。


單純的壁面,簡單的窗形,素樸的玻璃,陽台欄杆也不過直線與圓點的構成,耐看而不使人厭膩,那整片的鮭紅色,連冬天也變得溫暖。


多了植物的變形元素,也多了裝飾效果,纖麗曼妙,一派旖旎風光。



原本樸素的欄杆,多虧底部那一條粗邊,沒被壁面的裝飾淹沒。

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

開膛手


設計師Dan Marty的舊貨店 Maison Au Naturel,來源:Style Beat

連家具也有人開膛破肚,為的是營造仿古的、自然的鄉村風情。

花錢買破爛,聽起來不合理,其實就像買牛仔褲,人造的磨白、撕裂、補丁,速成的古舊,一點也不奇怪。

而且,破爛得一點也不便宜,懷舊、手作、頹廢都是奢侈的。舊貨家具店的另一招牌是裝穀物的麻布袋,化身為椅子、椅墊、靠枕、掛飾,以大地色系、粗糙觸感、樸素質地為賣點,價格翻好幾倍。如果誰家還有美軍援台時期的麵粉袋或牛奶袋,實在可以考慮改造一下,將小本,求大利。


設計師Kymberley Fraser的舊貨店3 Fine Grains,來源:The Orange Country Register, by Cindy Mcnatt

成語「敝帚千金」,一把破掃把,只因為與自己親,就看成價值千金的寶貝,有點自我感覺良好,但以現代經濟的角度來看,別無它指,就是字面上說的,破掃把真有可能賣大錢。
 

2010年11月9日 星期二

半路認親戚-帕森

<決戰時裝伸展台>都播六季了,跟看的觀眾必都知道「紐約帕森設計學院」的大名;不是這個節目的觀眾,因為強力放送的吳季剛熱潮,可能也知道帕森的名號,這麼一來,帕森似乎和「時裝」畫上了等號,像是帕森是一個專產時裝設計師的時尚設計學院。

趁帕森風頭正健時,趕快把帕森老先生搬出來,說說帕森子弟兵不獨時裝圈呼風喚雨,咱室內設計也和帕森一家親。

除了時尚設計,實際上,帕森也提供室內設計、建築、攝影、平面設計、插畫等方面的課程,各領域也都有將才引領風騷。但無可否認,帕森的招牌是由眾時尚設計師校友點亮的,Alexander Wang、Anna Sui、Donna Karan、 Marc Jacobs、Tom Ford…群星閃耀,堪稱時尚設計界的好萊塢。

今天的帕森閃爍著時尚的光環,但回顧歷史上的帕森,你能看見治學的務實和遠見。當初帕森先生擘畫的藍圖,奠定的根柢,其間曖曖內含的智慧之光,即使沒有鎂光燈助陣也不減其光華灼灼。

帕森學院之所以在應用藝術領域能執一方牛耳,很大一部份歸功於帕森老先生為這個學院所做的轉型。這個由美國印象派畫家William Merritt Chase在1896年創辦的學校,原本僅提供純藝術的課程,在帕森手中,逐漸轉型為純藝術、應用藝術並行的學校。應用藝術招生較純藝術容易,這使得學校得以獲利營運,更重要的是,帕森具有時代敏銳的觸角,過去的藝術可能指的是一件昂貴的畫作,限富人、菁英、貴族、教會擁有,但在新的時代脈絡下,常人的居所、家具、穿著,乃至閱讀的報刊、觀戲的舞台、道具,其間所展現的美感也是藝術的一環,所以帕森強調藝術與工商業的連結,強調藝術在生活上的應用面。他在美國本土首開舞台服裝設計、室內裝潢、商用平面設計等專業課程,這些我們今日習以為常的課程,在當時可是時代先聲。被我們嚷到空洞的「與時代接軌」,在帕森從來就不是一個口號,是逐一篤力實現的進程。

帕森的另一個重要貢獻在於引介歐陸藝術思潮,他在1921年甚至在巴黎設立了帕森的分校。由於帕森曾在英國、法國、義大利和奧地利待過,他嫺熟歐洲藝術文化,了解歐陸做為世界藝術中心的重要性,巴黎分校拓展了紐約的藝術視野,也讓歐陸接觸新世界萌芽中的藝術思潮。

為了紀念帕森的重大貢獻,原本名為New York School of Fine and Applied Art的學校,於1941年才更名為帕森藝術學院(Parsons The New School for Design)。

帕森先生本身是學藝術的,他撰有多本設計相關書籍,一方面也作為教材使用,其中一本是1915年出版的室內設計教材:Interior Decoration, It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P.S
這篇文章有點半路認親戚的意味,當然啦,人紅親友多,一堆蒼蠅都飛來沾親帶故。我們要這樣巴著帕森,和台灣如此熱情的追著吳季剛是相同的心理,因為吳的優秀就是台灣的優秀,吳的名氣多響,台灣的名號就有多亮…

經由攀附另一個優於自己的人來增加自我價值,心理學說,這叫攀附性虛榮。

如果我有子女成就如此,我也捨不下這份虛榮,只是攀附本來就不是優雅的動作,攀附過頭,姿態就難看了。

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三

心頭好之Warren Platner邊桌

有些單品很得設計師的心,身影縱橫各家居雜誌或Showroom,人緣好不是沒道理,沒有姿色起碼有特色,雖然許多是系出名師,但配合度好,能融入多種風格和場景,混搭也無所謂。這些單品,真是設計師的心頭好。

心頭好首波主打找來美國設計師Warren Platner的Platner Line邊桌,這是1960年代現代主義的代表作,<新奇造型桌設計作品>這麼介紹:

這是Warren Platner就職於Eero Saarinen事務所時,於1966所設計出曾經榮獲美國建築師協會國際大賞的作品。他巧妙擷取日本傳統竹製工藝所擁有的優雅線條作為設計理念運用在不鏽鋼材質上,做出玲瓏流暢的腳部曲線,因而得到「Platner Line」的美名。





By Jeffrey Bilhuber


From: A Design Student


From: A Design Student


From: Habitually Chic


By: Jonathan Adler

Jamie Drake

只要提到Jamie Drake,一定會提到Color這個字,色彩是Jamie的御用女主角,風采無人能敵。

當然其它設計師也會用到色彩,但大塊的濃墨重彩,幾乎成為Jamie的註冊商標,色彩就是Jamie的簽名,House Beautiful稱他為「色彩之王」。

Jamie強調個性,用色大膽是他彰顯屋主個性的手法。他的用色多非常飽和,大紫大紅大黃大藍,讓人聯想到野獸派畫家馬諦斯的畫作,也像M&M糖果一樣惹眼,但他的設計絕對不是少女的糖果屋,相反的,他的設計有種莊重、恢宏、講究的氣派,但又當代感十足,雍容自信的女王才與Jamie 的設計相稱。瑪丹娜是他的客戶之一,紐約市長彭博在未成為市長前,原來就是他的長期客戶之一,當彭博成為市長時,自然也委託Jamie重新裝潢市長官邸Gracie Mansion。

在Designers On Designers一書當中,Jamie提到要精通室內設計這門藝術,鑑賞能力相當重要,看得越多,批判眼力越好。為滿足客戶需求,設計師必須要能掌握所有面向,包括工藝技術、細節、窗戶的處理、沙發的配件… 等。

Jamie簡介

1957年2月生於康乃迪克州,Jamie的母親是曾就讀於耶魯藝術學院的藝術家,父親經營一個印刷公司,所以Jamie的童年是在母親的畫作和父親公司的各種畫刊中成長。Jamie六歲時便在自家後院砌堡壘、造城牆,拖來一堆瓶子加以裝飾,8、9歲時狂讀手邊可得的家居雜誌,畫畫時總是畫華美的房子,「室內設計師」是他從小就確定的志向。

Jamie高中時期就讀Amity Regional High School及 Educational Center for the Arts,也在康乃迪克的一家室內裝潢公司實習,之後再到紐約帕森設計學院進修,取得環境設計(Environmental Design)的學位,其間並在Angelo Donghia公司實習。1978才剛畢業,己經有朋友委託Jamie幫忙進行室內設計,因此馬上自組公司Drake Design Associates。

Jamie一路獲獎無數,2003己躋身設計師名人堂Interior Design Hall of Fame,也是Furnish a Future計劃的贊助者之一,為甫獲棲身之所的流浪者提供家具。

和許多室內設計師一樣,Jamie也跨足許多相關領城,舒雅室織品、ELFM公司的Lewis Mittman系列家具、THG水龍頭、Safavieh地毯都有他的作品,著作則有<New American Glamour>。

重口味超級比一比

什麼叫重口味?用看的也知道。

PATRICIA GRAY的The Color Purple收集了一系列的紫色系設計,一一對照著看,沒人口味重過Jamie Drake。


圖片: Elle Decor March 2007


Jamie Drake 紐約第五大道自宅(已售)的設計


鉻黃是常見用色,但設計師用色的彩度多在一個範圍內,Jamie Drake一下手,也還是重口味。


設計師Tobi Fairley的設計


Jamie Drake自己的臥室

洗窗工的埃佛勒斯峰


圖片:Taipei 101

一名剛出社會便從事洗窗工作的年輕人說,如果有機會就要挑戰更高的大樓,101大樓是他的目標,當然,他如願爬上101大樓的玻璃清洗吊籠,每天凌晨4:00開始他的工作。

這是Discovery影片<超級城市-台北>的小片段。

在這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垃圾山」(借胯界天后宅女小紅的話),或「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小火山」(這是借張愛玲的話)的年代,能看見年輕人本本份份的待在一個行業裏,而且心裏仍有一座想要攀登的埃佛勒斯峰(聖母峰)時,實在是非常勵志的故事。

2010年10月8日 星期五

地無三里平

週末到內湖特力屋,看見對面有個半完工的「台北花卉物流中心」,我不懂,花市從濱江街搬到瑞光路,現在又要搬到新湖三路嗎?

我上網查了一下,說是「原場地簡陋狹小,上下貨、停車、甚至走動都十分困難,攤商和消費者無不引頸期待遷建」,但新址場地看起來更小、交通更不方便(官員們應該沒見識過附近的車流),我頭上種滿了問號。

可以確定的是,施工維持了一貫的品質──差,人行道上的木板和地磚都奇異的不在同一水平上,而且鬆鬆晃晃,很適合帶著小孩去體驗「步步為營」的感受。

走在這個城市,難得有人行道是平整的,連地都鋪不平,還花博咧….

儘管踩著我往上爬吧

有人把書拿來當知性的化妝品,與其假仙兮兮暗搞風雅,不如明明白白把書「物化」為展示品。

擺幾本書讓桌面熱鬧些,這是家居設計常見的手法,有些還是「如真包換」的「假書」。

甚至,踩著書本往上爬也沒關係,如果無心於書的內容,好歹讓書為你做點勞動服務。




By Tobi Fairley

風水才是雷文

對我來說,風水這種東西才是正港的「雷文」,不是信或不信,是會不會被影響的問題,我看書看報或網路爬文,最怕不小心踩到這種雷,什麼大門不能對哪裏、冰箱不能放哪裏之類的提點,最令人害怕。

風水這種東西,就像王朔所說「無知者無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最要命就是我這種一知半解。衰神罩頂不如意時,檢討自己不如懷疑風水來得容易,難免開始疑神疑鬼。比如感情上出點小問題,風水妄想症就會作祟,開始疑心那盆新添的假花位置好像不太對...之類,但我又不會因此去歸根究底弄清楚那盆假花的最佳方位,因為一旦知道,我就會有被如來佛的五指山壓頂動彈不得的感覺。花要放哪裏、哪種花可放、哪種花不可放、單數或雙數、什麼顏色是禁忌…風水羅盤可是很「全方位的」,林林總總,要照單全收,就失去了彈性和餘裕,不照單全收,就是明知故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所以,最好是不要知道的好。

英國作家William Blake的詩集Songs of Innocence和Songs of Experience,日譯饒富禪意:「無染之歌」和「無明之歌」,以風水來說,我要點的是無染之歌,讓我永遠對風水一無所知吧。

話雖如此,無論我如何避免聽到、看到風水之說,但踩到地雷是免不了的,會不會踩雷,只能看運氣了。

有緣無份

出國旅遊是買進藝品的好時機,這次的西班牙之行,我們在哥多華迷宮似的巷子裏發現一家工作室,我對這裏的陶作一見鐘情,細看卻傷心。我幾乎要掏出信用卡了,就在我一邊換算價格、一邊像皇帝一樣在挑選嬪妃愛臣的同時,我發現這些人物的表情都帶著哀傷,每一個都有憂鬱症的傾向,朋友勸我別買,意思是這種東西對氣場不好,「氣場不好」,這真是一招殺手鐗,我想和自己的運勢開玩笑嗎?

最終,我只能對著櫥窗裏的嬪妃愛臣們說咱們「有緣無份」了。 (背景音樂響起~嬪妃愛臣合點彭佳慧的<相見恨晚>...你說是我們相見恨晚,我說為愛你不夠勇敢~~)






跳蚤市場

為了稍減揮霍浪費的形象,敗家的女明星們會指著身上的某個單品說「其實這是五分埔買的,超便宜」,但其實越描越黑,更顯出身上其它行頭的昂貴,若是一身平價行頭,也就沒有特別點出那件來自五分埔的必要了。

老是拿平價品來當奢侈的漂白劑,只著眼於價格,這不只是狗眼看物低,也洩露了自己衡量物品的標準止於「價格」,而非「價值」。

家居設計師也愛說「這是跳蚤市場買的」(It's a flea market find),似乎也有欲蓋彌彰的嫌疑,實則不然,設計師用Flea market find進行混搭已是家常便飯,一點點的脫序,一點點的出軌,就能讓家居裝潢就與人不同。一個滿是Armani Casa或Fendi Casa家俱的所謂豪宅,就像買了昂貴的家俱罐頭,除了金錢的堆砌,很難談得上品味。千人一面,真的是很乏味又可惜的事。

跳蚤市場其實是舊物市場,良莠自由心證,要在裏頭掏到寶其實和淘金沒兩樣,耗時耗神又得碰運氣,但設計界對舊物市場的需求殷切,專營Flea Market Finds的商店應運而生,這類商店大大省卻了設計師大海淘針的辛苦,甚至有通路直接生產「仿舊物」的商品也大受歡迎,比如Anthropologie

只是這種通路的商品雖說也是舊貨,卻不見得便宜。當Flea market chic也變成了一種時尚(以慾望城市裏Carrie最早的公寓為典型例子),可以想像其價格並不親民就是了。

所以當家居設計師說「這是跳蚤市場買的」,真的,重點不是價格,而是跳脫千人一面的個人風格的展現。


購自跳蚤市場的阿根廷斐隆夫人畫像(圖片來源:Elle Decor, 設計師Jonathan Adler)

2010年10月7日 星期四

花錢住進別人家

這次的西班牙之行,其中一晚住的是B&B,價格其實不便宜,甚至算貴,但因為很想入住一般人的「家裏」,加上網路上美美的照片和TravelAdvisor幾乎一面倒的高評價,還是訂了。

實際入住後發現並不如想像中美好,位置略偏僻、需要爬坡、接待的助理歐巴桑不說英文卻很囉嗦、沒有供應洗浴用品等等,但總算是住到人家「家裏」去了,能擺脫制式旅館規格,住進好像電視影集裏的場景,光這點就值得了,豐盛的早餐當然也加分許多。

這間B&B位於一個舊公寓的2樓,面積很大,有好幾間房間可供住宿。有趣的是動線,一道長長的走廊銜接玄關和客廳,兩側都有房間,且房門都是兩兩對望(面積夠大才可能出現這種格局),還有這裏通那裏、那裏不知通哪裏的趣味,雖然對他們而言只是非常普通的格局,但對我而言是新鮮百分百。

這戶人家還有個特點,書很多、掛畫、海報、攝影、擺飾也很多,這就為空間加了個性和味道,這點也贏得我的好感,但同理可推,雜物也很多就是了。


這是用早餐的地方,很大不是嗎?我們原以為我們是唯一入住的房客,沒想隔天用早餐時,房客都神奇的出現了。非早餐時間,桌上也有水果和瓶瓶罐罐的餅乾可自取,有慷慨有加分!



只是一個玄關,但海報、畫架、老爺鐘、傘桶、地毯、地上的擺飾、椅子(我喜歡它的優雅線條),讓這個小空間熱鬧不少。

照片呈現的感覺明亮清爽,但入住時,那個不會英語的接待歐巴桑一直把我們晾在這個玄關,一人逕自忙來忙去,且實際燈光較暗,我們等候著,卻不知要等到何時,又不敢隨處走動,其實當時感覺很差。



長長的走廊,且房門都是兩兩對望。


被書牆圍繞的書房兼客廳 。

柯先生,你一定沒想到



巴塞隆納有高弟建巴特婁之家,巴黎則有夏洛(Pierre Chareau)建玻璃之家(LA MAISON DE VERRE);兩個案子相隔不算久,巴特婁之家建於1904~1906,玻璃之家1928~1932。

這兩個案子的委託者都是富人(紡織大亨和醫生),都是既有屋子的改造,都是個人風格強烈的作品,都有新藝術風格的遺風,但前衛新穎,更重要的是,無論是高弟或夏洛,他們都對自己的設計懷有無比高昂的興致(說不定更甚於屋主),其中有他們覺得有趣好玩的東西,樂此不疲,以夏洛來說,除了玻璃鋼鐵材質,他一定也非常著迷於機械裝置,四處都有小小的機關,這裏也是,那裏也是,門也是,桌也是,近乎迷戀的地步。


看得出來這是浴室嗎?看得出來如何移動門板嗎?玻璃之家充滿了這種「動手玩玩看」的奇巧機關。

這種量身訂作的設計猶如高級訂製服,講究細節、昂貴、製作耗時,是有錢人的專屬玩意,同時代的建築師柯比意建築對此深不以為然,還譏諷高弟是「巴塞隆納的恥辱」。柯比意崇尚的是簡化的、幾何的現代工業建築,他的立意良善,為了有效率的建造大量便宜的房屋,簡化(建築組件和裝飾)和標準化確實是最佳的捷徑,他的倡議也確實對現代建築產生深遠的影響。

柯比意對「裝飾」的批評完全不留情面,彷彿裝飾是金錢是罪惡,但柯比意可能想不到,當代的極簡主義設計刻意捨棄裝飾,到了極點也變成有錢人的專利,頂極的極簡設計往往所費不訾,刻意省卻塗裝的清水混凝土建物,挾安藤忠雄之名也是造價驚人,還有主攻新富荷包的所謂極簡保養美妝品,「極簡」反而成了一般人無法複製的奢華。

P.S奇美不只賣螢幕、賣包子,也賣藝文商品,我深信「不務正業的企業家絕對不利公司營運」,所以我絕對不會買進奇美的股票,但不能否認奇美的藝文商品製作用心,若不是奇美的<偉大建築巡禮介紹>,我是不會認識夏洛這個人的。

圖片來源:The New York Times

巴特婁之家

高弟的建築,書報雜誌上是看過許多回的了,我原以為高弟的作品,奇巧有餘,溫潤不足,有魔魅與華麗,但無靜穩和閒情;在高弟的房子裏舉行派對(尤其化裝舞會)再適合不過,但我總懷疑是否適合家居。然而,這次去西班牙看了高弟作品,真正置身當中,我推翻了自己先前的印象。

以巴特婁之家 (Casa Batllo) 來說,外觀確實有闊人家朱粉玉牆的氣象(當初主人巴特婁也確實是為了與相鄰的阿馬耶之家 (Casa Amatller) 互別苗頭而委託高弟改建),但內部的和諧感則令我訝異,能住在他的房子裏,其實是一件非常悅目又舒心的事。

高弟的設計獨樹一格是不用多說的,我只是沒想到這獨樹一格如此多樣化的顯現於每一個角落和細節裏,處處是奔放、原創的想像力,而且真的幾乎沒有直線,這裏是弧線和曲面主宰的世界。

弧線和曲面帶來流動感,也正是弧線和曲面讓我誤以為高弟的作品會使人目眩神迷,其實不然,有別於巴洛克的戲劇性動感,高弟的曲線柔和體貼,不是搔首弄姿擺出媚態、曲意來逢迎你的視覺,而是雍容自在的放軟了身段所展現的大家之氣。導覽中不只一次要我們親手去握握那些把手、扶梯,去感受高弟的設計是如何符合人手的弧度。

另一讓我產生誤解的就是馬賽克瓷磚,我先前預期的多彩、駁雜,以巴特婁之家的正立面來說是有的,但在室內,色調總歸還是協調的,天井及樓梯間都有特別燒製的釉瓦,雖然帶著各種調性的藍,但都摻了乳白似的,整體是溫和的。門窗上的彩色玻璃,因為氣泡與霧面,沒有一般鑲嵌玻璃的瑰麗浮華,外頭的光線那怕再潑辣,過了這扇彩色玻璃總歸是閒靜的。

此外,所有木頭都帶者溫潤的質感和紋理,一點也不厚重。室內雖然到處都是不規則的形狀,又有骨骼、海螺、漩渦、脊椎、鱗片等等諸多元素,但沒有爭奇鬥艷的喧囂,只有和諧與舒緩,在看似變化多端的空間裏,其實有著一股特有的穩定平和,氣質是陰性的,但是母性的,不是妖嬌的。

有人形容巴特婁之家是童話裏的糖果屋,但我比較認同達利形容米拉之家時所說的「石化的海洋」,在巴特婁之家,大海的力度和闊度都在的,但雲收風浪止的瞬間,惟讚歎和佩服。

圖片來源:Casa Batllo

加映場<金窩、銀窩、狗窩:人類打造舒適家居的歷史>


喬治亞式風格的成型與流行期間約是1714~1830,但這個風格「…的魅力在英語世界一直持續不減…它代表的是一個將家居生活、優雅、與舒適結合得空前成功的時代」,<金窩、銀窩、狗窩──人類打造舒適家居的歷史>裏這麼描述。

原來,喬治亞式風格名聲響透透,對喬治亞式風格有興趣的人,可以加減參看這本書,說「加減看」,是因為這本書的主題是「家」這個概念與實體的成形之路,不是個別的什麼風格。我最近是重看這本書,幾年前初讀時,因為相關知識有限,完全是在霧煞煞的情況下硬看的,重看時有心得多了,表示自己的知識有長進。

我要嚴正抗議的是,這本書竟然沒有Index,這種涉及歷史,提到諸多人名、地名、風格的著作,Index絕對是必備的章節,沒有Index真是非常非常不方便。康熙來了最近有開封府單元,我認為這本書的企劃及編輯都應送到開封府去打五十大板。

我的喬治亞


光看封面,以為這本書講的是娃娃屋,我對娃娃屋的興頭在國高中時期已過,若非作者是西西,我是不會想看這本書的。還好看了,因為其實講了許多18世紀英國的人物采風,是一本好看的18世紀英國風俗誌。

西西不但組裝她的喬治亞風格娃娃屋,還為她的娃娃屋設定了人物,一邊研究如何裝潢,一邊和娃娃屋的小人偶對話,虛虛實實的的呈現出18世紀英國的建築、家具、衣飾、起居等樣貌,內容也兼及歷史、政經、書籍、繪畫、音樂等,但一切都由生活起居注講起,東拉西扯,好看的就是這些拉拉雜雜旁生的枝節。

比如講英國人如何喝茶,講到如何以黑人小童侍候為虛榮,然後勾勒出奴隸、殖民等問題,時代氛圍的呈現具體而微。我真希望當年讀「西洋文化史」課本時,能有這樣好的讀物來補充。

饒富趣味的是「人物」,我幾乎是像看八卦週刊,一直在心裏驚歎「原來…想不到…」,原來格雷葛林(Graham Greene)的太太是娃娃屋收藏迷、原來笛福還寫了魯賓遜漂流記續集貶抑中國人、原來瑪麗雪萊的母親是女性主義先鋒…

又譬如英國的攝政王喬治四世,先前寫Regency風格時,我寫過代父攝政9年的喬治四世,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看了這本書,才明白原來這個攝政王是這麼一個傢伙:

這位攝政,其實也像中國過去的皇帝太子,喜歡吃喝玩樂,經常大排筵席,自己足有280磅,是全歐洲最胖的太子;他當玩具屋那樣佈置布萊頓(的皇宮)...室內佈置極盡奢華,充滿了東西方情調:中國的、印度的,不是融和,而是炒雜...

明白了攝政王的好大喜功、對東方充滿怪誕的想像,這才明白攝政風格的奢華及混搭其來有自。

此外,還想重看李安的「理性與感性」,而且要定格細看,當然是看喬治亞式裝潢了。

2010年4月20日 星期二

公仔也出得廳堂

我在英國那段時間,每回要去打工時總會經過一個小髮廊,這家髮廊很有個性,櫥窗望進去看見的是電吉它、公仔、模型等等和髮型無關的東西,唯一相關的是一個「剪刀手愛德華」的模型,我一看見那個模型就哈得要命(強尼載普+薇若娜瑞德,當年的金童玉女啊~~),我先是上e-Bay找二手貨,但找沒有中意的(太小的我不要),後來還巴巴的到倫敦的一家模型專賣店Forbidden Planet尋找,可是模型堆裏只見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什麼星際大戰和海盜船長模型都有,就是不見剪刀手,我問店員還有沒有Scissorhands Edward的模型,「嗯…有是有啦」,店員說,「有假髮」,哇咧,假髮,我又失望,又覺得好笑,假髮?!





如果剪刀手能得手,我原來是打算放在書房的,但沒想到手邊資料能發現一些放在客廳的案例(能在家居照片看見公仔模型,簡直就像看見流星一樣稀奇),先貼上來做參考。

愛好公仔模型的玩家,收集的公仔和模型通常一拖拉庫,擺起來像地攤,但以室內陳設效果而言,我是覺得一個大支佬,勝過一堆小蝦米啦,不然像第一張圖那樣眾星拱月也不錯。


By Richard Mishaan


By Toby Fairley


By Alex Papachristidis

沒有剪刀手,先前在誠品展過的松浦浩之作品也很優(搶眼又有氣勢...)


P.S 看見多年來特立獨行的強尼戴普藉著海盜系列翻紅,我真是由衷為他感到高興(我是他的誰啊!)最近的新聞在炒安潔莉娜裘莉和強尼戴普有沒有來電的可能,強尼,你千萬不要被這個妖精勾去,不然我會很失望的!

2010年4月19日 星期一

還是長窗簾

長窗簾可以讓房間更顯挑高,這是講過的,房間過高呢,還是長窗簾,但可以活潑一點,切分不同的色段,而且是用來配色的好工具。




Above 2: By Mary Mcdonald

牆面修長術

在有限的挑高下,要使牆面修長,簾桿置頂的長窗簾是最好的作法,而且可避免牆面過度切割。

這間臥室的格局及開窗是台灣常見的典型,大多數人會以圖中或圖右的方法來掛窗簾,但效果最好的還是左圖。




From: Leta Austin Foster

Test

Test Link A Test Link B Test Mail 1